正文 曆史新起點上再出發(1 / 1)

曆史新起點上再出發

卷首語

作者:子平

伴著中華民族複興的縷縷曙光,新的一年來到了。

過去的一年是振奮人心的一年。在極為錯綜複雜的形勢下,全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勵精圖治、奮發圖強,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的改革號角,再一次激發起全體人民的極大熱情和全社會的無窮活力,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開篇精彩紛呈。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曆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這個重要論斷昭示著,我們在前進道路上麵臨的考驗和鬥爭必將是艱巨、光榮而更加偉大的。前所未有的機遇,前所未有的挑戰,要求我們對新的曆史特點特別是麵臨的困難和風險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必須承認的是,我國的改革和發展已進入了新的關鍵時期,轉型轉軌的陣痛和煩惱在所難免,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更加突出和尖銳,這是曆史進步應該付出也值得付出的代價。對於每一個能夠親身參與這場具有“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爭”、親身經曆國家實現現代化宏偉進程的人,“難得的人生際遇”背後,“也是我們共同肩負的重大責任和使命”。

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我們要更加積極地改革創新,做改革的參與者、推動者。今年是全麵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做好經濟工作的關鍵是要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堅持問題導向,以改革總攬全局。在市場起決定作用的經濟改革中,推進簡政放權等觸及人們利益的一係列改革是注定繞不過去的坎,改革的“深化”就“深”在這裏。在事關國家民族未來的關口,我們都要從大局出發、從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以壯士斷腕的精神,義無反顧,勇挑重擔,走在全麵深化改革的前列。

我們要更加真誠地勤政為民,努力打造敢擔當、有作為的政府。習近平同誌曾給市、縣委書記們念過一副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這裏麵的道理和深意值得人們細細品味。公務員是人民的公仆,是為人民服務的。任何改革和發展都要把民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城鎮化一定是人的城鎮化,是為民謀福利的城鎮化,而不能成為一些人的“政績工程”。人民至上,忠於職守,盡心竭力,要求我們把讓人民滿意的標準高懸頭上、牢記心上,並且體現在行動中。

我們要更加堅定地踐行法治原則,身體力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法治是實現社會公正的基礎和保障,改革與發展離不開法治的大背景。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是我們的既定方針,帶頭厲行法治、自覺遵紀守法、嚴格依法履職、身體力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是我們每一位公職人員的基本遵循。

我們要更加自覺地嚴守清正廉潔,建設廉潔政府,做儉樸清廉的表率。“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也是人民的熱切期待。身為公務員,就是選擇了一條為公眾服務的道路,而不是個人發財的路。不廉者,政令難行。要得到群眾信賴、讓人民幸福,就必須清正廉潔。如今,“八項規定”日益深入人心,“約法三章”作用逐步彰顯,反“四風”取得階段性成果後更重要的是製度化。我們要自覺修好反腐倡廉這門政治必修課、長修課,切實以好的作風唱響中國道路上的中國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