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我答

你問我答

Q:最近在微信朋友圈流傳著一種說法:牛奶和可樂同飲,會喝出胃結石。這是真的嗎?

網上這種說法的根據是,如果將少量的牛奶倒入可樂中,放置幾個小時後,可樂瓶底會有大量沉澱物,而原本黑褐色的可樂則褪去顏色,像是有些渾濁的水。於是有人就認為,如果同時喝牛奶和可樂,就等於喝下了無數細小的“胃結石”。

你也可以做一下這個簡單的實驗,實驗結果確實像網上說的那樣,瓶底會有一些沉澱。不過,這些沉澱物並不堅硬,而是像絮狀一樣的。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呢?

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隻有在合適的pH條件下才會呈現均勻的液體狀,而可樂偏酸性,會導致牛奶中的蛋白質發生變性,從而產生絮狀沉澱。其實,即便不和可樂一起喝,牛奶在胃裏也會發生沉澱。因為胃內有大量胃酸。牛奶進入胃腸道後,也會先接觸胃酸而發生絮凝,然後才是進一步的消化吸收。因此,牛奶加可樂並不會喝出胃結石。

Q:最近有新聞報道,南非的一個鑽石礦裏發現了一枚122克拉的藍色鑽石,估價達到6億英鎊(約合人民幣63億元)。藍鑽石是怎樣形成的,為何這枚藍鑽石這麼昂貴?

鑽石是唯一一種集高硬度、強折射率和高色散於一體的寶石品種,勝於其他寶石品種。

生活中,人們常見的是無色鑽石,但是在大自然中,也常有含雜質的鑽石出現,這些鑽石如果顏色達到一定濃度,則被稱為彩鑽。為何鑽石會有顏色,這還要從鑽石成分講起。

鑽石的本質是碳元素。在沒有任何雜質的純碳鑽石晶體中,每個碳原子以共價鍵與另外4個碳原子連接,這樣的結構使得鑽石具有非常穩定的化學性質。在漫長的地質過程中,隻有極少鑽石是完全隻含碳元素的,多數鑽石會含有一定量的氮元素,氮元素會導致鑽石發黃。擁有誘人藍色的藍鑽則主要是因為硼元素的存在。當一個硼原子以孤立的狀態取代鑽石晶格中的碳原子時,會形成一個色心,吸收可見光中的紅光、黃光和綠光,而藍光和紫光未被吸收,鑽石因此展現出美麗的藍色。除了產生漂亮的顏色之外,硼還能使本不具備導電性能的天然鑽石具有微弱的導電性能。這也正是鑒定藍色鑽石天然與否的依據之一。

南非發現的122克拉的藍鑽石,顏色稀有加之體積龐大,遠遠超出2014年5月在日內瓦拍賣的13.22克拉藍鑽石。因此,它不但成為世界最大的藍鑽石,同時也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