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循規蹈矩,此記不應出現,因《周印大傳》剛完成一卷(共兩卷)。然有話欲吐,故鬥膽而為之。

此書能付梓,全在於王新玉先生的執著。

王新玉父母早逝,少時即流離失所。新中國成立後,沐浴黨恩,被阜陽行署孤殘幼兒院收留,因體弱多病,院領導安排他與幾位年老之人同宿同食。

中有一何姓說書藝人,閑暇之時,王新玉極愛聽其說書。《周印大傳》是依其記憶中流傳於民間,且至今無文字記載的一部評書素材為基礎,編撰而成。

九十年代後期,老王深虞時不我待,欲趁記憶力盛時其腹中之故事能留存下來,遂與一朋友合作輯錄,以期成書。然朋友意外殞身,二人曆經5年合作的初稿被焚之一炬,老王的希望若肥皂泡般又瞬間破滅。

2005年,因工作之故,我與老王相識了,我們合作了兩個中篇故事,在《阜陽廣播電視報》上連載發表。

其中《洪小姐走姥家》有幸又被《故事世界》雜誌刊發。這激發了老王“粘著”我繼續合作的勁頭。

2006年5月份,我們開始合作挖掘整理一部古代評書。因工作繁忙,避免影響工作,我隻有利用下班時間或休息日,與老王泡在一起,聽他講述故事。常常一泡幾個小時,走出樓外,已是萬家燈火,早過了晚飯時間。

為趕進度,回家後我再熬夜整理出筆記。越日,讀與老王聽,我二人再三推敲,無明顯遺漏處方續寫下麵內容。

如此日久,我愈覺有一種力量推動著我欲罷不能。這是一種責任,是一種追求,還是心性使然?

以致我2007年5月重病在床,生死未卜之時,仍心掛此事。出院在家與病魔抗爭、休養期間,我央求妻子買台電腦,為我整理修改書稿所用。

我知道自己的身體不堪勞累,可妻子不願逆我之意,隻是每天監督我僅能在電腦前連續坐半個小時。在別人看來很短的半個小時工作,於當時的我來說須兩個小時的躺下休息,方能恢複如初,刀口疼痛漸弱。

即便如此,可我很欣幸。因為整理此書成了我病重休養期間的一種精神支撐和希望。

感激妻子對我整理此書的大力支持以及在我患病期間無微不至的照顧、鼓勵;感謝我的親人、朋友、同事和領導助我戰勝病魔給予的關愛以及為我整理此書提供的方便;感謝王新玉家人對我們合作此書的理解和支持。

從我們著手整理此書第一卷,至今已曆時兩年零六個月時間,前半部分修改數次,後麵部分僅修改四次,且較為倉促。書中有些不可思議的想像描寫,在古代評書中,數見不鮮,為保存原素材時代色彩,筆者沒有刪去,相信讀者能夠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編著此書時,雖查閱了一些相關史料,因急於付梓,無暇細究斟酌,故文中矛盾拙疵難免。讀者如能忠實糾正,我們謹表衷心感謝。

朱子忠

寫於二00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