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賊盜鞭險喪命,無顏繳令返高山(2 / 2)

酒溢出,二虎盞也沒放光。石蓮氣得一伸左手抓過二虎盞道:“奇怪了,今日怎麼又沒放光,咋了?”

這當口,張小七“倉啷”抽出納雲寶劍,口中道“我叫你咋了”奔石蓮連肩帶臂砍來。石蓮聞聲,急縮頸藏首,身體左傾。道觀仍被削去一半,頭皮劃破巴掌大一塊。石蓮躲閃之時,右手綠倭鞭打出。未待收回,洪布顯劍從左邊而來,“刷”一聲掃過麵門,砍中石蓮的左膀,入膚二寸,疼得石蓮“啊”一聲驚叫。與此同時,張小七亦中鞭倒地。

石蓮速回鞭反擊,洪布顯虛晃一招,躥到張小七身邊,一個盤頭護腦,磕開群賊兵刃,左手一抓張小七,一個旱地拔蔥,騰起五丈多高,“啪、啪、啪”在空中連走八步,跳出圈外。

洪布顯施展了一招懸空八步法。就聽他在空中喊道:“石蓮,我是你師哥,不用追了。”話音未落,一道白光,往西而去。

石蓮心裏“咯噔”一下,倏然想起什麼,對王典道:“孩子,為師瞎眼了,張小七乃宋營的臥底,這萬花國的洪矮顯,是你師伯呀!怪不得有些麵熟,他本是萬花國護國大軍師,真名叫洪布顯。我們幼時見過,同一個師爺。孩子,人家劍下留情了,劍到脖頸沒取我的頭呀。”

石蓮頭上、肩上流血不止。王典趕緊令軍中大夫過來包紮。

石蓮道:“王典呀,你們要死守山寨,派人讓趙雷無論勝敗,速回山。為燕方準備出殯吧。”

且說洪布顯,背著張小七“嚓、嚓、嚓”離開白虎山。眨眼工夫,腳踏水麵,一氣走出十餘裏。

遠離白虎山了,洪布顯道:“張將軍,尚能走嗎?”

張小七道:“洪軍師,何人不知綠倭鞭的厲害!”

洪布顯無奈道:“苦無靈丹妙藥,唯有送將軍回營,望有高人能救。”

張小七急道:“軍師既已背我到此,還是救人救到底。上次昆侖俠中鞭,得西山口化風長老施救,我若在他那裏,興許還能保住命。”

洪布顯道:“好吧。我知道如何走,現在就去。”

不多時,洪布顯背著張小七來到西山口,但見眼前一座寺院,大門簷下兩隻燈籠半明半暗。紫紅雙扇大門,密布金釘。門上有對聯,上聯書:“隨處得宗一湖春水”,下聯配:“心外無法滿目青山”。門額上鐫刻“賀月寺”三個金色大字。兩邊有兩個角門。

書中交代,此寺位於白虎山西麓,據傳始建年代不詳,曆經戰火風雨,於北漢天會年間重修,現占地三十畝,整座寺院由青石砌牆圍護,分廟區和禪院兩部分。廟區建築坐北朝南,前後三進院落,由天王殿、羅漢殿、土地殿、大雄寶殿等九間殿宇組成,禪院由經堂、僧房組成。寺院內有千年古柏兩棵,名為“龍虎柏”,姿態奇特,雖高不及丈,但酷似虯龍、猛虎,其彎曲的枝幹,錯縱交雜,似雲霧繚繞,為寺內一大景觀。因附近沒人住,較偏僻,清淨。

洪布顯上前“啪、啪、啪”扣打門環。大門“吱吜”一聲開了,開門者乃一位近百歲和尚,貌古神清,銀須尺餘,雙目炯炯,胸掛念珠,身披紅色袈裟,瘦骨嶙峋。正是化風長老。隻見他雙手合掌胸前,口中誦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貧僧在此恭候多時了。”

張小七驚道:“長老怎知我今夜要來呀?怪不得昆侖俠講過長老是位世外高人呐。”

化風長老哈哈笑道:“老衲夜觀天象,知將軍有難也。二位請進。”

化風長老命一個徒弟守住山門,以防有人跟蹤,隨後引洪布顯把張小七背進方丈室。

放下張小七,洪布顯施禮道:“大師,張將軍就托付你了,因事急,我須趕回萬花國。”言畢,回首對張小七道:“張將軍,你回營告訴周大人、洪丞相可班師回朝了。二虎盞我帶回國,讓我家主上看看即送回來。”說罷,辭別二人,奔萬花國而去。

張小七在寺內療傷。兩日後,也就是八月二十三日,小七感覺身體好轉,遂道:“大師,我得回營稟報情況,不能再麻煩您了。”

化風長老見其傷勢大輕,也未強留。張小七辭別化風長老奔宋營而去。

白虎山四周百姓俱遷徙他處,村寨寥落,衰草連天,偶有野兔從路上跑過。張小七一路上未碰見人,不由心生感慨。

距杜家寨二十餘裏,小七突然止步不前了,想想自己到白虎山沒辦成事,還受了傷,回去如何啟齒?再讓周大人退兵,諸將不敢多言,若白雷、杜壽兩個孩子說起笑話,麵往哪擱呀。洪丞相、周印、九師父我無顏見你們了。想到此處,一轉身,奔峨眉山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