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裏的歌聲
山的那邊,還是山。眼前的這座山,斜而陡,一行石階蜿蜒其間,清脆的鳥叫聲此起彼伏。
好久沒有爬山了。去年冬天,我因病從北方城市回到了這個南方村落。我的病情時好時壞,父親破例每天放學後回一趟家家,次日一大早再翻過一座座山趕往學校。今天一早,我嫌呆在家裏煩悶,就提出去父親的學校轉一轉的要求。父親欣然同意了。
想來,至今我還沒去過父親任教的這個山村小學。父親當了三十多年小學教師,光在這個山村小學就待了五年,一直不願意調到鎮中心小學。我和母親對此都極為不解。
“爸,你明年還準備在這個學校教書嗎?每天爬這些台階,夠累的,你年紀也大了。”我扭頭看了一眼滿頭是汗的父親,忍不住問道。
“在哪裏教書都一樣。這裏太偏僻了,外麵的老師都不願意來這裏。這裏的孩子窮,但愛讀書,我想為孩子們盡點力,幫助他們從大山裏走出去……”
我停下了腳步,一屁股坐在石階上休息。看著骨瘦如柴、一頭白發的父親,我心裏一陣酸楚。本來就不寬裕的家境,因為我的病,欠下了一大筆債。父母的身體也大不如去年,我這個獨生子本該在家好好盡孝心,可我又不想一輩子守著大山過日子。“貧窮就像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父親除夕夜喝醉酒時說的這句話,我一直銘記於心。
“你不要顧及家裏,你還年輕,應該去城市闖一闖。隻要身體好了,凡事就可以重頭再來。”父親輕輕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們走吧,時間不早了。”
走完第365個石階,再走了一段崎嶇不平的山路,我和父親就到了他的學校。那個兩層樓的學校坐落在大山腳下,校門口有一口池塘。
“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陣朗朗書聲從一層樓最左邊的教室裏傳出來。
“這是一年級的教室。第二層是我的辦公室,還有學生宿舍。”父親向導似的介紹著,臉上多了些許興奮。
“餓,餓,餓,齊頸向天歌……”教室裏傳來一陣笑聲。
我的心頭一顫,不禁朝教室那邊望了一眼。
“一定又是李自強那小子念的,‘餓’和‘鵝’不分,教了好多遍,就是發音不準,唉……”父親笑著從口袋裏掏出一把鑰匙,遞給我,“先去辦公室歇一歇,我先去上課,已經遲到三分鍾了。”說完,父親邁著大步,朝一年級教室走去。那股精神氣兒,儼然比我還年輕。
我不想爬樓梯上樓,於是蹲在一年級的教室門口,第一次聽父親講課。父親講課的聲音很大,也很流利,與課堂下的他截然不同。
“我們先複習一下昨天的課文。李自強,你來讀一遍課文。慢慢讀,咬字清楚些。”
教室裏安靜下來,然後是一陣細小的聲音:“餓,餓,餓,曲頸向天歌……”
又是一陣哄堂大笑。
我抿嘴一笑,走到教室門口,把父親叫了出來。
我站在了講台上,以村裏第一個大學生的身份。我簡單回顧了自己的學生生涯之後,父親讓學生自由提問。一時間,諸如學習方法、考試心得、都市生活等問題接踵而來。
眼看就要下課了,父親點名讓李自強提一個問題。李自強是個矮小的平頭學生,臉消瘦,眼睛卻清澈明亮,像一口井。
李自強忸怩地站了起來,頭也不抬地怯聲問道:“上大學有用嗎?”
其實,我最希望提問的人就是他。不過,他的這個問題卻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父親曾向我提起過,說班裏有個學生的家裏很窮,父親去家訪了好幾次,說明不用交學雜費,那個學生的家長才同意他來上學。
我笑著示意他坐下來,望了一眼窗外的大山,然後笑著說:“李自強同學的這個問題提得好,大家先給他一點掌聲。”
教室裏響起節奏不一的零星掌聲。
“我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不太好。和李自強同學一樣,我也分不清‘餓’和‘鵝’的讀音。可我最後還是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後,我找了一份編輯的工作,還能養活自己,所以,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同學們——好好讀書,就不會餓肚子。隻要我們能夠像鵝一樣‘向天歌’,不低頭,不放棄,長大後就會有出息的。李自強同學,希望你像你的名字一樣,好好學習,以後考個好大學,走出學校後麵的那座大山……”
這時,下課鈴響了。我和父親並肩走出教室,隻見一群鵝在池塘裏仰頭高歌。同學們燕子似的跑向操場,驚起池塘裏的一圈圈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