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讓你的錢流動起來(5)(2 / 2)

到底應該多久改變一次你的投資策略呢?答案是不需要經常改變,一旦你考慮了所有建立這個投資計劃的基本因素,包括應該投資多少錢?投資在哪個市場?投資在哪個基金等問題後,那麼你就應該盡量利用“平均成本法”長期投資的效應來增加你的資本。

重要的是距離你孩子就讀大學愈近時,你愈應該注意調整你的投資計劃。當你的孩子還有5年左右時間需要進大學時,你應該考慮從長期投資中將第一年所需要的費用先作適當的轉換,例如,將比較高風險的積極成長型基金轉換成風險較小的債券型基金,如果隻剩2年就需要就讀用錢的話,你就應該把投資心態盡量調整到短期投資的心態,把錢放在變現性佳而較安全的投資工具上。

除了要依據子女就學的時間來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外,每年也建議你注意教育費用的變動。

為頤養天年做準備

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醫藥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命也在不斷地延長,當前,我國已逐漸步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且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還在逐年升高。

老齡化社會麵臨的問題很多,養老問題更是首當其衝。一個人如果勞苦一生,晚景淒涼,是人生莫大悲劇。人生的最終階段,應該是“老有所養”。那麼一個人退休後,經濟上依靠什麼呢?有的靠退休金;有的靠個人儲蓄、投資或保險;也有的靠家庭、子女奉養;還有個別人隻能靠社會上的一點補助來維持最低生活。但是隨著社會發展的趨勢,逐漸出現了老年人得不到子女奉養的比率越來越多。我們的國家經濟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雖然發展比較快,但是人口眾多,人均生活水平在全世界排名還是很靠後的,如果想靠社會福利養老,是不現實的。所以,經濟上自給自足應該是“銀發族”理財的首選目標。所以,任何人都有必要在年輕時就開始作準備。未雨綢繆,為退休養老作規劃,實在有必要。

在你進行規劃時,最好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你準備幾年後退休?

2.每個月生活費有多少錢才能過得比較安穩舒適?

3.你退休時能拿到多少退休金?

4.如果你自己做生意,是否撥一些錢作為將來的養老金?有多少錢?

5.你會不會在退休後還要幹活掙錢?

6.你每日撥出多少錢用來投資?

7.你退休後打算怎麼住?是與子女同住?還是和老伴一起住或自己住?住房費用多少?

8.根據自己的健康情況和公費醫療能報銷的情況,你需要儲備多少醫療費用?

9.退休後是否有尚須償付的貸款?有沒有要撫養的親屬和子女?

10.你準備退休後做什麼?有沒有嗜好或生活目標?

根據這幾個問題,你可以計算出退休後每年需要多少生活費用、醫療費用(須加上通貨膨脹等因素),現在有多少退休金,每年還要拿出多少錢為退休做準備。

舉個例子來說,假如你現在是40歲,打算60歲時退休,根據你的生活情況,你現在每月大約需要1000元的生活開銷。物價上漲以每年3%計算,20年後每月需要約1800元才能維持目前1000元的生活水準。

如果你通過一些穩健的投資,可以對抗通貨膨脹,那麼,你要準備多少錢呢?若按30年算,每月生活費也是1000元,每年用去退休金的8%,有7%的收益(利息等),你該準備1000元×12+8%=15萬元。除此之外,你還須知道,如何運用手邊的錢,可以讓這些錢用多久。例如你每年動用老本的8%,每年有7%的收益,那麼這筆錢可以用30年。

至於資產與負債,對“銀發族”而言,資產就是所謂的“老本”資產扣除負債後才是財務術語中所謂的“淨值”,也就是真正屬於你的錢,任何人都有必要知道自己的淨值可以花用多久,才不會最後幾年陷入絕境。

資產可以多種形式持有,像不動產、存款、投資、收藏或其他可以變現的財產。負債則分長期與短期,前者指房貸、車貸等一年以上的負債,後者指一年以內的負債。經過詳細列算後,才知道自己真正有多少錢可用來度過晚年。

最後,再提供一個建議,理財的最高境界是咽下最後一口氣時剛好用完每一分錢(除喪葬費外)。所以房子應視情況在生前就逐步把它“吃掉”。估算房屋價值和自己健康的狀況,適時出賣變現,用這些錢來過活。住的問題,可以找生活費用較低的地方租房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