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窮人也要學投資(1)(3 / 3)

5.在不知道該買哪一隻股票或者為什麼要買這隻股票時,堅決不要買。這一點尤其重要,先把事情搞懂再說。這印證了投資大師彼德·林奇的一句名言:一個公司如果你不能用一句話把它描述出來的話,它的股票就不要去買。

6.資金才是硬道理。當你把目光投向一些現在正在衰敗的公司的時候,這點尤其重要。

7.不要輕信債務大於資金的公司。一些公司通過發行股票或借貸來支付股東紅利,但是他們總有一天會陷入困境。

8.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除非你有虧不完的錢,否則就應該牢記一句話:不要把所有的投資都放在一家或兩家公司上,也不要相信那種隻關注一個行業的投資公司。雖然把寶押在一個地方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收入,但也會帶來同樣巨大的虧損。

9.不要忘記,除了盈利以外,沒有任何一個其他標準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公司的好壞。無論分析家和公司怎樣吹噓,記住這條規則,盈利就是盈利,這是唯一的標準。

10.如果對一隻股票產生了懷疑,不要再堅將,及早放棄吧。

投資的七十二法則

孫悟空有“七十二”變,可謂神通廣大,法力無邊。這裏要說的“七十二法則”,一點也不比悟空遜色,它是你富有的“魔法石”。

在投資時,除了報酬率之外,還有一項很重要的決勝因素,就是——時間。許多人理財得法,並不是他們選擇了獲利多高的投資工具,而隻是利用一些穩健的投資渠道,按部就班地來,但重要的,便是他們比別人早了幾步開始。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以複利計算的投資報酬效果是相當驚人的,許多人都知道複利計算的公式:本利和=本金×(l+利率)期數。而對於複利的觀念,若以一般所說的“利滾利”來說明最容易明白。也就是說把運用錢財所獲取的利息或賺到的利潤加入本金,繼續賺取報酬。因此采用複利的方式來投資,最後的報酬將是每期報酬率加上本金後,不斷相乘的結果,期數愈多(即愈早開始),當然獲利就愈大。

一般常與複利相提並論的評估方式是“單利”,指的是獲利不滾入本金,每次都以原有的本金計利。

舉例來說,假定某投資每年有10%的獲利,若以單利計算,投資100萬元,每年可以賺10萬元,十年可以賺100萬元,多出一倍。但如果以複利計算,雖然年獲利率也是10%,但每年實際賺取的“金額”卻會不斷增加,以前述的100萬元投資來說,第一年賺10萬元,但第二年賺的卻是110萬元的10%,即是11萬元,第三年則是12.1萬元,等到第十年總投資獲利是將近160萬元,成長了1.6倍。這就是一般所說“複利的魔力”。

進行投資理財時,很多時候應以複利盤算才不會與實際情況造成差距。舉例來說,如果現在3萬元可以買得到的東西,由於物價會上漲,每年平均通貨膨脹率若以5%計算,5年後必須花38289元才買得到,這也是複利造成的效果。

與我們在做財務規劃時,了解複利的運作和計算是相當重要的,我們常喜歡用“利上滾利”來形容某項投資,獲得快速,報酬驚人,比方說拿1000萬元去買年報酬率20%的股票,若一切順利,約莫三年半的時間,1000萬元就變成2000萬元。

雖然複利公式並不難懂,但若是期數很多,算起來還是相當麻煩,有一個簡單的“七十二法則”可以取巧。

所謂的“七十二法則”就是——“以1%的複利來計息,經過七十二年以後,你的本金就會變成原來的一倍”。這個公式好用的地方在於它能以一推十,例如:利用5%年報酬率的投資工具,經過約14.4年(72÷5)本金就變成一倍;利用12%的投資工具,則要6年左右(72÷12),才能讓一塊錢變成兩塊錢。

同此,今天如果你手中有100萬元,運用了報酬率15%的投資工具,你可以很快便知道,經過約4.8年,你的100萬元就會變成200萬元。

同樣的道理,若是你希望在十年內將50萬元變成100萬元,應該找到至少報酬率7.2%以上的投資工具來幫助你達成目標;想在7年後加倍本金,投資的報酬率就應至少為10.3%才行。

雖然利用“七十二法則”不像查表計算那麼精確,但也已經十分接近了,因此當你手中少了一份複利表時,記住簡單的“七十二法則”,或許能夠幫你不少的忙。

運用“財務杠杆”

在投資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財務杠杆操作”這個字眼兒,但卻有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事實上它在整個投資活動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簡單地來說,“財務杠杆操作”是借別人的錢,來幫自己賺錢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說明:

假設現在有一項投資,需要10萬元的資本,預估會有30%的報酬率,如果我們全部都是以自有資金來投資,那麼這10萬元的自有資金報酬率就是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