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招聘會上,公司主管想招一名部門經理,選來選去,最後隻剩下甲和乙兩個選手。為了選擇一個更適合公司發展的職員他給他們出了一道題,如果公司買了筐蘋果,可是蘋果有好多爛的,誰也不可能兩天吃完。現在這兩筐蘋果就在這兒,你們拿回去吃吧,一個月後你們再來,給我答複。
一個月後,甲和乙都回來了,向主管經理說明了自己是怎麼做的,甲不慌不忙地說:“蘋果發到我手裏就有一半在爛,我就先選爛的吃,吃到最後還是爛的,一筐蘋果沒吃到一個好的——我已經拉了半個月肚子了。”
主管經理笑著問甲:“既然吃蘋果是讓你這麼痛苦,你為什麼還要吃呢?。”
甲答:“不管怎麼說,吃蘋果是公司考驗我的題目,不吃等於辜負了公司的好意。”
主管經理又問乙說:“你是怎麼處理那一筐蘋果的。難道也選先爛的吃。
乙說:“不。那筐蘋果到我手裏也有一半在爛,我先選好的吃,到選不出來的時候,我連筐子一起丟了。”
甲乙兩位應聘者是從百名應聘者之間選出來的佼佼者。聽了甲與乙的話,主管經理慎重地想了又想,乍一看,甲這種人走上社會是難以有出息的;因為他的思維是屬於封閉型的,不可能開創什麼事業;其人生態度是悲觀消沉的,這種人生觀與時代格格不入,但實際上,甲雖然有逆來順受的性格,但他有一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精神,這樣的人不會寅吃卯糧,換句話說,他把人生的理想和追求都放在以自己的吃苦和拚搏去換取上,還是有前途的。
而乙看上去是處事有主見,有魄力;思想方法獨特,有開拓創新精神,有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但是他的實用主義作風害了他,使他凡事看的比較近,做出的成績也有限。
於是,主管經理決定選擇第一個人擔任部門經理的角色。
一晃5年過去了。兩個應聘者的前途果然不出主管經理的預料,甲不僅在工作崗位上幹得出色,而且馬上就要提升了;而乙,有消息說,還在想換工作,碌碌奔波於不起眼的單位之間。
窮人任勞任怨
窮人的地位不起眼,但偏偏在幹活時被選中。有時想逃也逃不掉,窮人好像習慣了似的,沒有逃避,沒有抱怨,在富人看來的“傻人傻事”光榮地讓窮人來承擔,讓窮人去做。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事情總是要有人來做,無非是窮人幹得多些,富人做得少些。在他們心中有“隻事耕作,不問收獲”的傻人思維,有不計個人得失的傻人作風。上帝是把機會撒向每個人的,不會因為窮人盡幹一些小事而忘記他們,上帝習慣於用辛勞的事情去鍛煉窮人,然後再降福於他們。
有個故事就證明了這個道理。
從小學到高中,傑森一直是很乖的學生,深得老師的喜愛,因此也常常被指派做各種工作,什麼做各科負責人、抄黑板、改考卷、甚至給上課的科任老師倒茶,取教具等等,都是他分內的事。這些在別的同學以為傻子的行為裏,傑森不但不以為苦,甚至還很願意做。因為他覺得能被老師看重是非常光榮的事。
就這樣,勤勞的傑森一直讀到了大學,雖然年齡增長了,但任勞任怨的性格還是沒變。由於傑森的家在鄉下,為了有很多的時間學習,他選擇了住學生宿舍,碰巧宿舍緊挨著實驗大樓。因此,和實驗有關的一切又使命似地落到他的肩上,他經常被助教抓公差,久而久之,竟然落了個“實驗室掌門人”的綽號。這下可好,原來的計劃沒有實現,反倒給自己找了新任務,不過傑森不後悔。他總是隨叫隨到。這不,實驗室新近養了幾隻老鼠,傑森理所當然地成為一群實驗用小白鼠的“媽”!每天不但得為那些鼠子鼠孫換水裝飼料,最受不了的,還得替它們換尿布。那股臭騷味簡直令人作嘔。這時,傑森已不再是任勞任怨的小孩了,有時候他也產生心不甘情不願的嘮叨,但嘮叨歸嘮叨,一想到這是自己的職責,也就憨憨地繼續做下去。
小老鼠一照顧就是四年,轉眼間,傑森就要大學畢業,該考慮參加工作的事情了。那年正值美國經濟不景氣,主修食化分析的傑森,眼睜睜地看著一家又一家的食品工廠倒閉,當時真是怨歎到了極點。許多同學為了找不到工作而哀聲歎氣、愁眉苦臉,終於傑森也死了心,決定打道回府回鄉下種田。就在這時,那些平日喜歡找傑森幫忙的教授,紛紛提出工作機會讓傑森挑選,那一瞬間傑森感到無比的高興,這時候他恍然大悟,他終於明白了從前的工作沒有白幹,他無怨無悔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
窮人窮則思變
窮,隻能表明一個人暫時的處境。若用窮來評價一個人,說明這種標準是短淺的。窮的處境中人們過得很不舒服,在很不舒服中生活誰都不情願,窮則思變,為什麼我是窮人?我怎樣才不是窮人?怎樣做才能致富?有頭腦的貧窮人每天都在思考著這個問題。他們沒有可留戀什麼的,沒有可享受什麼的,他們要的隻是追求幸福的生活。這種無窮的渴望改變了一代又一代的窮人,為此,他們努力去學習科學技術,用知識來武裝頭腦,用學問來改變命運,窮則思變,展現在麵前的是一片美麗的畫,是一支充滿熱情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