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窮人,激活你的潛能(4)(2 / 3)

曾見識過這麼一位人力三輪車師傅,50多歲,看得出他年輕時相貌堂堂,如果去唱歌,應該屬偶像級的。問他為什麼願幹這樣的活兒,他笑著從車上跳下,並誇張地走了幾步給我看,哦,原來是跛足,左腿長,右腿短,天生的。

我有點不忍。可他卻很坦然,仍是笑著說:為了能不走路,踩三輪車,便是最好的偽裝,這也算是“英雄有用武之地”。不時,他還轉過頭“告慰”我:“我老婆很漂亮,兒子也很帥!”

坐他的車,如沐春風。他說,自己沒什麼文化,有好體力,踩三輪車,很環保,也可養家糊口,一天可掙上百元,他有“人生三願”,即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笑得出來。

就因為這“三願”,我多付了他一倍車錢,他非常高興。他是真的快樂。

生活是公正的,該得到的不會少你一分,不該得到的也不會多你一分。

一些人總是害怕痛苦的事會降臨在自己身上,可是人生就是這樣,有歡樂,也有痛苦。實際上,有才華的人,不會因為經曆了失敗而連帶失去他的才華,在這一個方麵不成功,可以轉而另外尋找適合他施展才華的天地。反過來,一個在學業等方麵太順利的人,也難免因放不下身價去創業,而隻能乖乖領薪水過日子。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福禍”。福禍如何,誰能知道呢?對於人生,我們實在沒有什麼好自誇自大的,同時也沒有什麼好憂慮自卑的。人生的得與失,有時候看似很複雜,怎麼也說不清楚,有時候卻再簡單不過了,所以最重要的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

有這樣兩位朋友,在高中的時候,他們兩個人的成績總分總是全校第一、第二名。後來其中的一個人不願意放棄自己喜歡的文學、音樂、書法、藝術和哲學,而另外一個卻始終不曾分心,因此兩個人在成績上的差距隻會愈來愈遠。

後來,後者到了美國進修,然後回到國內,成了國內一所著名大學的係主任,在專業上他也是國際知名學者。而前者,雖然也在大學教書,但是在專業上的知名度不如後者。可是,前者寫了不少人文著作,可以說,前者在人文領域所獲得的成就,遠非後者所能理解的。

試想,如果兩個人都全心專注於一個研究領域,是不是都會在專業上取得驚人的成就。實際上,兩個不同性情的人,注定要走兩條不同的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你不可能和別人的道路一樣。不該得的東西,我們注定是得不到的;應該得到的,遲早是你的。看一個人,隻看到他所得到的,卻看不到他所失去的,這有什麼意義,這樣你又如何快樂得起來呢?

不要太計較你的一時得失,隻安心地做你自己想做的事。花時間和精力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好,你就會得到你應該得到的一切。

生活如琴,讓輕鬆的夢幻曲在我們的指間滑落;生活如歌,用蝴蝶、月光、鳥鳴譜寫成一首首“讓心靈燃燒的歌”。

有一位著名作家總是這樣對自己說:“如果沒有出生在世,我就無法聽到踩在腳底的雪發出的吱呀聲,無法聞到木材燃燒的香味,也無法看到人們眼中愛的光芒,更不可能享受到因為自己的奮鬥而帶來的成功的快樂……能活在世間,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啊!我為什麼不盡情地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

窮人的風采

人也許有真的不能失去的東西,但沒有非得到不可的東西。如果摘不到花,折下一枝柳條,也帶回了春意。走到懸崖邊上,換一個方向,仍然有路可走。

20世紀初,新婚的凱麗和丈夫安德魯一同登上前往中國的輪船。

安德魯是美國傳教士,他們此次前來中國是為了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