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潮在廣州與海外留學青年學者座談時的講話
新聞·專題
作者:
這次到廣州參加“留交會”,看到這麼多海外留學青年學者,感到十分高興。剛才,聽了大家的發言,很受鼓舞,也很受啟發。下麵,我談3點意見。
第一,祖國的發展需要青年海外留學人才。
人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海外人才又是特需資源。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召開的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指出,人才優勢是最需培育、最有潛力、最可依靠的優勢。要堅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完善符合留學人員特點的引才機製,鼓勵留學人員以不同方式為祖國服務。大家都知道,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了中國社會生產力,30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濟總量現已居世界前列。但我國在快速發展中付出的資源成本、環境成本、廉價勞動力成本也很大,原有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因此,中央明確提出,要確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布局,依靠科技進步、管理創新和勞動者素質提高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目前,我國人才資源總量已經不少,但高層次人才緊缺。據科技部測算,到2020年我國要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至少需要4~5萬名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而目前尚不足1萬名。引進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既能夠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急迫需要,又能幫助國家培養創新人才。2010年世界500強企業中,我國有49家(不含香港和台灣的企業),但許多企業現在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缺乏一流的科技研發團隊。青年時期是人創新精神、創造活力最強的時期,許多引領世界科技進步潮流的創造發明都是科學家在青年時期創造的。要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改變目前缺乏原創核心技術的窘境,必須大力引進傑出青年海外留學人才。我國科研工作體製機製改革創新已經有很大進步,但與廣大科技人員的期望相比還有不少差距。國家人才發展規劃提出以用為本、創新機製,就是要創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科研環境和創業環境。現在的體製機製誰來改革創新?要有新的人。青年人才思維活躍、眼界開闊、思想開放,是推進人才政策和體製機製創新的生力軍。我國要建立有國際競爭力的科研體製機製,創造世界一流的科研環境,也需要青年海外留學人才積極參與和推動。
第二,祖國是青年海外留學人才創新創業的沃土。
祖國的發展需要人才,祖國的發展成就人才。中國是一個充滿機遇和希望的地方,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不僅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而且提供了越來越好的科研條件和創業平台。目前,我國有22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3700多所獨立科研機構,11800多個大中型工業企業科研機構,22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009年,全國R&D投入超過5800億元,占GDP的1.7%;中央財政用於科技的支出1512億元,增長30%。我國研製的千萬億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和“星雲”,目前在世界TOPS00中排名第一、第三位。這些都為海外青年留學人才回國創新創業提供了大有作為的條件和舞台。2007年國家“863”、“973”計劃和支撐計劃中,有6000多名留學回國人員參與,大多數是年輕人,近2年參與的更多。一大批先期回國的海外留學人才已經成為我國各行各業的重要骨幹。2009年新增選的最年輕中科院院士王曦42歲,是32歲時從德國回來的。最年輕工程院院士鄧中翰、於全都是41歲,鄧中翰是30歲時從美國回來的,於全是27歲時從法國回來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後顏寧,1977年出生,2007年回到母校清華大學醫學院工作,現在是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任何一個出國留學事業有成的人,都希望得到家鄉的承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嚴望佳,1996年27歲時回國創辦啟明星辰公司,公司現已成為我國網絡安全行業的重要企業。她說:“在留學人員的心裏都有一個情結,那就是創業報國。看到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誰也不願意成為祖國曆史進程變化的觀望者。在生我養我的土地上為祖國服務,是一種真實的幸福。”11年前回國創業、現任百度公司董事長的李彥宏說:“伴隨著日新月異的用戶需求,對於全球的頂尖技術人才來說,中國將是他們實現‘技術改變世界’夢想的最佳舞台。”2009年11月,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杜克大學公布名為《失去世界最佳和最富創造力的人才》的調查報告,數據顯示來自中國、印度等國的旅美高學曆、高層次人才出現明顯回流趨勢。在接受問卷調查的中國學生學者中,有74%的人相信中國經濟正穩步進入黃金時期,而僅7%的人認為美國經濟的黃金時期即將到來。在未來個人發展意向方麵,隻有不到10%的人表示將永久留在美國,55%的人表示考慮在未來回國創業,52%的人相信能施展自己才華的最佳機會在自己的祖國——中國。這些情況說明,中國已經成為吸引海外人才創新創業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