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2007年最新新股市動態(1 / 3)

天津統籌上市資源不放棄任何一殼

目前天津正籌建金融控股公司;渤海產業投資基金進入項目篩選階段天津正在製定關於天津上市企業發展規劃的方案,要把目前天津的所有新上市和已上市企業“殼”資源充分利用好,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家“殼”資源隨著天津濱海新區的興起,“天津板塊”概念正在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第一財經日報》從天津市政府有關部門權威人士處獲悉,天津正在製定關於天津上市企業發展規劃的方案,將對天津板塊所有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提出一些思路,稱不會放棄任何一家天津“殼”資源。

目前天津正由剛成立不久的金融服務辦公室(下稱“金融辦”)牽頭,組織該方案的完善和實施工作,並作為近期的工作重點。據了解,該方案總體指導思想是,要把目前天津的所有新上市和已上市企業“殼”資源充分利用好,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家殼資源。

目前天津共有36家上市公司,專家分析認為,雖然天津上市公司的平均業績和家數與北京、上海等還存在一些差距,但其中也不乏優勢行業,目前已覆蓋機械設備儀表、交通運輸倉儲業、醫藥生物製品業、房地產等領域,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是天津經濟的核心。

去年6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即“20號文”),提出天津濱海新區作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並給予“先行先試”的特殊支持政策。借此東風,從去年開始,天津板塊開始啟動。

在天津板塊中,天津港(600717.SH)無疑最受關注。今年5月30日,天津港發布公告稱,將以18.17元的價格向集團定向發行不超過2.26億股,用於收購集團港口資產,宣告其整體上市進入實質階段。股市分析專家認為,在天津的發展中,天津港將大有作為。

不過,天津板塊也包括不少ST個股。對於天津目前的上市公司,天津市政府的想法是,希望通過政府的支持,使這些有限的殼資源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發展良好的上市公司。

除了對上市企業的發展進行專門規劃外,天津金融控股公司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建之中。天津市副市長崔津渡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由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控股的天津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將爭取年內成立。該金控公司主要是對天津地方上的金融機構的優質資源進行整合,目前相關的方案還在製定之中。由於金控公司涉及到方方麵麵,金控公司的成立將分幾步完成,將不會一步到位。

此外,《第一財經日報》還獲悉,去年底掛牌的渤海產業投資基金正開始一係列動作,目前正在啟動項目篩選和招募高管等工作。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項目篩選將不限於天津,待項目確定後,將由中銀國際的投資團隊進行具體運作。至於第二期募資何時啟動,股市專家分析,這將視第一期資金的投資運作情況再確定,現在的工作重點是選項目和投資。

除了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目前天津市正在運作一隻創投基金,這隻“天津濱海新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是濱海新區相關創新政策的一部分,主要用於支持高科技企業的發展,使其在濱海新區的發展中發揮很重要的作用。據了解,該基金將由天津市和國家開發銀行進行合作,不過目前尚未確定投資額度。

湖北企業上市融資或出現斷層

湖北企業運用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有可能出現斷層。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2年以來,湖北省企業上市融資與發達地區及周邊省份相比呈現差距拉大的趨勢,特別是2006年6月股權分置改革後,在全流通體製下恢複新股發行至今,湖北尚沒有一家企業實現IPO。

從曆史上看,湖北企業發行上市有過兩次高潮,第一是1997年前後,以葛洲壩、三環股份、襄陽軸承等為代表的中央及省市地方國資委所屬的國有大中型企業經過改製上市;第二是1999年到2001年,武鋼股份、東風汽車等重量級企業及烽火通信、凱樂科技等一批高科技企業在國家宏觀政策向好的背景下進入證券市場。

不過,自2002年開始,湖北企業上市數量便急劇下降。尤其是自2006年6月證券市場恢複融資功能以來,在整一年的時間裏,湖北沒有一家企業發行上市。

不僅如此,目前初步納入湖北省發改委上市後備企業資源庫的企業也大多屬於中小型民營企業。因此,湖北省未來幾年在上市公司的結構上也有可能出現斷層現象。目前,包括武漢重型機床廠、武漢造船廠、長動集團、一棉集團、三江航天、中建三局等特大型企業,由於種種原因離上市仍還有一定距離,這也就注定未來幾年內即便湖北企業上市狀況發生改觀,其陣營也將以中小企業為主。

市場觀察人士指出,湖北上市企業出現斷層與企業自身規模實力、思想觀念等多種主觀因素有關,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缺乏切實有力的配套政策支持和激勵機製也是原因之一。據深交所統計,截至2005年底,全國有20多個省市區相繼出台了貫徹“國九條”的意見和措施,一些地方還出台了鼓勵企業改製上市的財政補貼和獎勵措施,而湖北截至目前顯然缺乏這樣的有力支持。

以組織機構為例,據記者了解,包括湖南、河南、江西等中部省份在內,大多數省市都在省一級建立了省政府領導掛帥的企業上市工作領導小組,並相應設立了工作專班,而湖北在此方麵較為不足。

針對這一狀況,湖北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發改委正著手積極完善上市企業培育工作組織體係,努力形成高效、統一、協調的工作機製,力求營造推進企業上市的良好氛圍,包括加強與境內外金融證券中介機構的合作,為後備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此外,也在考慮爭取設立創投種子資金,引進有實力的專業投資機構成立創投公司,加強和支持各地方產權交易所的工作,為湖北企業上市前的產權轉讓、重組和融資搭建好平台。

資源巨子西部礦業登陸A股市場

時隔數年,又一家在A股市場IPO的青海公司躍入了投資者的眼簾: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將發行不超過5億股。

作為國內位居前列的基本金屬礦業公司,同時也是西部最具競爭力的資源開發企業之一,西部礦業經營一體化的基本金屬開采、冶煉及貿易業務。以精礦所含金屬量計算,2006年公司為全國第二大鉛精礦生產商、第四大鋅精礦生產商及第七大銅精礦生產商。同年,公司產鋅精礦76635噸、鉛精礦60397噸和銅精礦25967噸,分別占當年全國鋅、鉛和銅精礦產量的3.6%、8.2%和3.4%。目前,公司全資持有或控股並經營四座礦山:錫鐵山礦、獲各琦礦、賽什塘礦及呷村礦,還持有玉龍銅礦41.0%的股權。其中,錫鐵山礦是中國年采選礦量最大的鉛鋅礦;獲各琦礦是中國儲量第六大的銅礦;賽什塘礦是青海省采選能力最大的銅礦;呷村礦是四川省儲量最大的銀多金屬礦;而玉龍銅礦有潛力成為中國儲量最大的銅礦。去年,公司冶煉板塊的產量為30782噸電解鋅、20890噸電解鉛和95960噸電解鋁。

西部礦業近年的主要經濟指標的變化,體現了公司的快速發展。2004年到2006年,公司總資產分別為42億元、67億元、92億元,營業收入分別為18億元、46億元、82億元,淨利潤3億元、5億元、15億元。這些數字的變化體現的是我國有色金屬業的增長背景。專家分析,在我國鋅、鉛、銅、鋁的主要終端消費市場中,汽車、電力及建築行業在過去幾年均有很大幅度的增長,並仍將繼續。與此相適應,國內有色金屬冶煉廠的產能在過去幾年也有很大提高,然而,受礦產資源及采礦產能的限製,鋅、鉛、銅精礦及氧化鋁產量並沒有顯著增長。而我國約55%的鉛、59%的鋅和65%的銅資源位於西部。近期在中國發現的五大銅礦中,三個位於西部。未來幾年,擁有豐富礦產資源的西部地區將在中國基本金屬行業的供需關係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獨特優勢保障持續發展

招股書顯示,西部礦業擁有的八大競爭優勢,使得公司能夠借助中國及全球經濟的增長機遇,獲得在西部地區有色金屬探、采礦領域的持續發展。

首先,作為西部最大的有色金屬礦業公司之一,公司通過對西部二十多年的長期經營和持續專注,非常熟悉西部的人文社會環境、地方少數民族政策、礦產資源分布和開發現狀。這種優勢在公司優先發現和獲得西部優質礦產資源的過程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其次,公司是國內少數幾個可以在海拔3000米以上開展作業的礦業企業之一。二十多年來公司培養了能夠在高海拔惡劣環境下持續生產經營的生產管理隊伍和科研隊伍,積累了豐富的礦山采選技術和生產管理經驗,成為公司在西部高海拔地區獲取和開采優質礦產資源的中堅力量。

第三,公司控製多個高品質礦山,形成了良好的產業地域布局。到去年底,公司總計擁有的礦產資源儲量為295.14萬噸鋅、213.11萬噸鉛、436.37萬噸銅、3412噸銀和19.97噸金。公司控製的五個主要礦山由北至南分布在內蒙古、青海、四川和西藏,這些礦山的分布以及對周邊地區礦產資源的輻射影響將不斷構建和完善本公司在西部的產業地域布局。

第四,公司下屬數個礦山正處於試運營或改擴建階段,未來產能將進一步提高。比如,呷村礦的采選能力預計由2007年的30萬噸/年礦石處理量達到2008年的50萬噸;獲各琦礦的選礦產能預期在2007年達到150萬噸,2010年達到300萬噸;賽什塘的選礦產能預期在2007年達到50萬噸,2009年達到75萬噸。這些基礎建設和改擴建計劃一旦完成,公司的礦山產能將明顯提高。

第五,獨特的資源結構和儲備以及與大股東西礦集團的關係,使公司擁有顯著的持續性增長機會。公司是玉龍銅業第一大股東,玉龍銅礦擁有超過300萬噸的銅金屬資源量,該礦的投產將會顯著提升公司的市場地位和業績;公司憑借豐富的地質勘查經驗已成功在現有礦山的周邊地區陸續發現可觀的資源儲量,並預期能進一步增加儲量;根據與西礦集團簽訂的不競爭協議,公司擁有購買西礦集團未來在鋅、鉛和銅業務和資源方麵股權的優先選擇權。

第六,公司產品從設立之初錫鐵山礦的單一鉛、鋅精礦逐漸發展到涉及多個礦山和多個品種,包括鋅精礦、鉛精礦、銅精礦、電解鋅、電解鉛和電解鋁等產品,產品的多元化降低了公司受單一金屬價格波動影響的風險。除從事鋅、鉛和銅精礦開采外,本公司從事的鋅、鉛和鋁的冶煉業務和貿易業務,延伸了公司的產業鏈條,增強了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公司上遊礦山的產能遠大於下遊冶煉的產能,原材料自給率遠高於同行業競爭對手。因此,能夠有效實現采礦和冶煉業務之間的互動,降低行業周期帶來的風險。

第七,公司是國內率先將主要采礦與原礦加工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的礦業公司之一。這種創新模式大大降低了采礦人工成本,同時公司主要礦山處於高海拔山區,常年幹旱,相對於低海拔地區,其礦山排水成本大大降低。公司的冶煉業務主要位於西部重要的工業樞紐——甘河工業區,能為公司供應成本較低的電力和水資源。此外,中國政府近年來一直持續投資於包括公路、鐵路和電網在內的西部基礎設施建設,這有助於公司進一步降低包括原材料和運輸在內的經營成本。

第八,公司核心管理層擁有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行業經驗和對本公司的管理經曆,深入了解國內外行業發展趨勢和本公司的具體情況,能夠及時製訂和調整公司的發展戰略,使公司能夠率先搶得市場先機。例如,公司曆史上曾在行業低穀時期以低成本獲得大量資源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