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規則是這樣的:當一隻股票在一段時間內股價波幅很小,反映在布林線上表現為,股價波幅帶長期收窄,而在某個交易日,股價在較大交易量的配合下收盤價突破布林線的阻力線,而此時布林線由收口明顯轉為開口,此時投資者應該果斷買入(從當日的K線圖就可明顯看出),這是因為,該股票由弱轉強,短期上衝的動力不會僅僅一天,短線必然會有新高出現,因此可以果斷介入。
二、布林線的作用
布林線指標(BOLL)是通過計算股價的“標準差”,再求股價的“信賴區間”。該指標在圖形上畫出三條線,其中上下兩條線可以分別看成是股價的壓力線和支撐線,而在兩條線之間還有一條股價平均線,布林線指標的參數最好設為20。一般來說,股價會運行在壓力線和支撐線所形成的通道中。
布林線指標的一般用法在許多書上都有講述,這裏就不多講了。我主要想講一講布林線指標對行情的預告作用,雖然,像KDJ、MACD等指標可以通過低位向上交叉來作為買入訊號或通過高位向下交叉來作為賣出訊號,但這些指標都有一個缺點,就是在股價盤整的時候會失去作用或產生騙線,給投資者帶來損失。通常在股價盤整的過程中,投資者最想知道的一定是股價要盤整到什麼時候才會產生行情。因為如果太早買入股票,而股票卻又遲遲不漲,資金的利用率就會降低,而且投資者還要承擔股價下跌的風險。而布林線指標則恰恰可以在這時發揮其神奇的作用,對盤整的結束給予正確的提示,使投資者避免太早買入股票。
其實利用布林線指標選股主要是觀察布林線指標開口的大小,對那些開口逐漸變小的股票就要多加留意了。因為布林線指標開口逐漸變小代表股價的漲跌幅度逐漸變小,多空雙方力量趨於一致,股價將會選擇方向突破,而且開口越小,股價突破的力度就越大。那麼到底開口多小才算小,這裏可引入極限寬指標(WIDTH),即表示布林線指標開口大小的指標。有的軟件沒有這個指標,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計算:WIDTH=(布林上限值-布林下限值)/布林股價平均值。一般來說極限寬指標小於10的股票隨時有可能發生突破。但是,極限寬指標值的臨界點會隨個股不同而改變,所以最好觀察該股一年來的極限寬指標走勢以確定極限寬指標值的臨界點。
在選定布林線指標開口較小的股票後,先不要急於買進,因為布林線指標隻告訴我們這些股票隨時會突破,但卻沒有告訴我們股價突破的方向,如果符合以下幾個條件的股票向上突破的可能性較大:第一,上市公司的基本麵要好,這樣主力在拉抬時,才能吸引大量的跟風盤。第二,在K線圖上,股價最好站在250日、120日、60日、30日和10日均線上。第三,要看當前股價所處的位置,最好選擇股價在相對底部的股票,對那些在高位橫盤或上升和下降途中橫盤的股票要加倍小心。第四,指標W%R(10)和W%R(30)的值都大於50;指標DMI(14)指標中+DI大於-DI,ADX和ADXR均向上走。
布林線指標本身沒有提供明確的賣出訊號,但可以利用股價跌破布林線股價平均線作為賣出訊號。
三、布林線實戰要點
布林線指標給出的是一個指數或股價波動的上軌和下軌的區間,同時通過一條中線來配合對趨勢進行判斷。雖然股價在“上軌”和“下軌”的波動帶內變動,但這條波動帶的寬窄卻隨著股價波動幅度的大小而變化。股價變動幅度加大時,波動帶會變寬;股價橫盤整理時,波動帶保持不變或收窄。也就是說,布林線所給出的波動帶的區間是隨著股價的變化而不斷進行相應調整的。
在應用該指標時,重點在於波動帶的變動和指數或股價對波動帶的穿越。一般而言,當布林線的波動帶呈水平方向移動時,可以被視為目前的趨勢以橫盤運行為主,屬於"常態的範圍"。在這種情況下,當股價向上穿越“上軌”時,將會形成短期的回檔,可以看作是短線的賣出信號;股價向下穿越“下軌”時,將會形成短期的反彈,此時則為短線的買進時機。但股指或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橫盤運行後,布林線的波動帶區間有收窄跡象,即“上軌”和“下軌”相互靠攏時,則表示將要開始出現變盤。此時若股價連續穿越“上軌”,表示股價將朝上漲方向運行;而當股價連續穿越“下軌”,表示股價將朝下跌方向運行。
實際上,布林線對於波段操作的指導性較強。它在常態的情況下有通過上下軌的區間指明壓力支撐的功能,並在股價穿越該區域時指出是否處於超買超賣的狀態。同時在趨勢運行時,它的作用也較為明顯。一方麵,在股指或股價形成突破之前,投資者可以通過觀察波動帶是否有收窄跡象來提前作好準備。另一方麵,在趨勢將要結束時,投資者可以通過觀察股價對波動帶中線的穿越,並結合波動帶的變動來提前把握階段性操作機會。尤其是在暴漲或暴跌的末期,股價常常會衝出布林線的上軌或下軌。此時,若果斷高拋逃頂或底吸進場,短線收益將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