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期間,丘吉爾已經六七十歲了,卻能夠每天工作16個小時,一年一年地指揮大英帝國作戰,實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的秘訣在哪裏?”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11點,看報告、口述命令、打電話,甚至在床上舉行很重要的會議。吃過午飯以後,再上床睡一個小時。到了晚上,在8點鍾吃晚飯以前,他要再上床去睡兩個小時。他並不是要消除疲勞。因為他根本不必去消除,他事先就防止了。因為他經常休息,所以可以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半夜之後。
約翰·洛克菲勒創造了兩項驚人的紀錄:他賺到了當時全世界為數最多的財富,也活到98歲。他如何做到這兩點呢?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他家裏的人都很長壽,另外一個原因是,他每天中午在辦公室裏睡半個小時午覺。他會躺在辦公室的大沙發上睡午覺,哪怕是美國總統打來的電話,他都不接。
瓦特·斯科特每次對自己的事情沒有考慮好,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他都會對自己說:“沒關係,明天早上7點鍾我就會想好。”
詩人凡茲特雷夫也說自己有很多次,在晚上想著一首有難度的詩,第二天提起筆來,那些字句就會自然流淌在紙上,過後隻稍加修改就可以了。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愛迪生著名的“假寐”並不是他一時疲勞休息了,約瑟夫·羅斯曾在《發明心理學》一書中談到,當遇到困難時,他總是躺下來休息,這時他就會在夢裏解剖問題。
這樣有名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在睡夢中凱庫爾發現石油分子的奧秘,奧托·羅威發現與神經活動相關的化學物品,羅伯特·貝蒂文森按睡夢中得到的“小精靈”的全部情節構想。
同時有很多商業家也是如此,如亨利·考柏斯在當初以10美元創業,後來在北邁阿密擁有了一家幾百萬美元的水果商店,這和他睡醒時馬上在床頭筆記本上記下了創新的主意是密不可分的。
維克·玻爾從匈牙利出來時是個一文不名的人,他不會講英文,隻找到一份鑄造的工作。後來他邊學英文邊工作,從經營一個自己的小小鑄造行,直至發展成現在的百萬資產公司。他說:“我經常在睡夢中得到克服難題的想法,有好幾次在半夜兩點時興奮地醒來,一個人跑到店裏看看我的這個想法是否可以行得通。”
在那本名叫《為什麼要疲倦》的書裏,丹尼爾說:“休息並不是絕對什麼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補。”在短短的一點休息時間裏,就能有很強的修補能力,即使隻打5分鍾的瞌睡,也有助於防止疲勞。棒球名將康尼·麥克,每次出賽之前如果他不睡一個午覺的話,到第五局就會覺得筋疲力盡了。可是如果他睡午覺的話,哪怕隻睡5分鍾,也能夠賽完全場,一點也不感到疲勞。
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如果休息時間多的話,每天就可以做更多的工作。弗雷德裏克·泰勒,在貝德漢鋼鐵公司擔任科學管理工程師的時候,就曾以事實證明了這件事情。他曾觀察過,工人每人每天可以往貨車上裝大約12.5噸的生鐵,而通常他們中午時就已經筋疲力盡了。
如果正在做某件事情,心裏又想著別的事情,那麼,就會給自己的思想造成困惑、迷亂,從而產生煩惱和焦慮。工作中的心理調節就是要從這種繁亂的工作事件中解放出來,一件一件,有條理地去進行,如此你才會感受到工作的效率和樂趣。
17.教育造就高超的智慧
是不是家財萬貫之後,就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泡在蜜罐裏什麼都不幹了呢?因為按理說,生活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何必還要讓下一代再辛苦呢?答案是否定的。知識雖然不能創造錢,但知識能讓你擁有更多的智慧,智慧卻可以讓你擁有更多的財富,並幫你守住自己的億萬家產。
在1919年,猶太人正同阿拉伯人處於日趨激烈的衝突之中,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便在前線隆隆的炮火聲中奠基開工。此後連綿不絕愈演愈烈的衝突,也未能阻止這所大學在1925年建成並投入使用。
今天,人口僅400多萬的以色列卻擁有6所躋身世界一流的名牌大學:希伯來大學、特拉維夫大學、以色列理工學院、海法大學、內格夫——本古安大學和巴爾伊蘭大學。
猶太民族無疑是最為富有和最具智慧的民族之一,而他們的智慧與豐富的知識除了具有學習和求知的傳統這樣的“軟”的東西外,在“硬件”上,則表現為他們遵奉著一套完善的教育製度。猶太人四處流浪,他們的“學校”也隨著他們遷移,在流動不居的惡劣環境下,猶太人從來沒有忽視教育,而是將其列為第一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