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晨晨每天有買報、讀報的習慣,以前他喜歡買很多報紙,實際上感興趣的隻有一個版麵或一篇文章。後來,他給自己規定買報費用每天不能超過2元錢,長期下來,他知道哪些報紙組合能滿足自己最大的閱讀願望了。
財商策劃
青少年朋友大都有這樣的習慣,就是父母給多少就花多少,花完了再向父母要。針對這一點,我們很有必要給自己製定一個合理的消費計劃(年齡較小的可以在父母的協助下進行)。
我們可以在自己手裏有錢的時候,給自己提出一個支出原則,比如:在固定的一天去購物,不天天購物。購物之前一定要列個清單,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買東西,不要見什麼買什麼等。然後根據這個支出原則去製定計劃。我們還可以請父母幫忙,讓他們對自己的計劃進行監督、檢查,看看自己能否根據計劃合理地使用零花錢。通過父母的指導和監督,我們往往就會提高自己理智消費的能力,做到有節製地花錢。
一個人隻有在生活中盡量減少金錢的支出,他手中的錢才會多起來。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使自己少花錢呢?例如,買東西之前必須要想清楚是否真的需要,你可以在心裏問自己“我需要這個東西多久?”“是不是已經有其他東西可以替代打算要買的東西?”這些問題可以幫你認識到有些支出是不必要的。
六、成功理財來不得半點鋪張
創業難,守業更難。事實上,守業的過程,就是理財的過程。事業上的成功往往會使人產生自命不凡的心態,而這種心態又很容易使人嬌縱鋪張,最終導致慘敗的下場。所以,要撼成功理財,我們就要做到:在成功麵前,保持冷靜;在失敗麵前,永不退縮。
美國著名的《財富》雜誌,曾經在封麵上登過一位年僅19歲的年輕人的照片。
他叫詹森·斯維斯彭,一位網站擁有者。他因為在投資家的資助下推出一個名叫“心想事成”的網站而一舉成名,在短短的幾個月內,網頁的訪問量達到900萬人次之巨。
這在美國是絕無僅有的,有人驚歎:難道他是下一個比爾·蓋茨嗎?
詹森在網站上收益了上億美元的資金,成為美國的一位網絡新貴。
他陷入了巨大的成功中,認為自己有非凡的能力,也能辦到一切事情。這在當時許多人認為絕不是狂言,因為他的年齡和成就甚至超過了當年的比爾·蓋茨。有不少預測家也斷定他必然會累積巨大的財富,成為類似於比爾·蓋茨那樣的影響全球的人物。
不久,美國許多金融家主動向他提供貸款,給予巨大的財力支持,他的公司很快上市,財富的累積像雪球一樣增大,從原來的1億美元擴增到26億美元。
這簡直就是一個財富神話。
他成了美女、媒體追逐的對象,他和世界級的超級模特拍拖約會,和大量的媒體接觸,甚至準備拍一部反映他的創業史的電影;他的生活也極盡奢華,他一共為此花去了3.24億美元。
不久,美國股市風雲突變,詹森公司的股票從原來的168美元狂跌到2美元,公司宣告破產。
僅僅兩年後,他變成了一個身無分文的普通人。那些曾經和他熱戀的模特和像蒼蠅一樣追逐他的媒體全部不見了。詹森又四處籌款準備東山再起,但他感到,原來借錢竟然如此困難,沒有一家公司金融機構願意借錢給他,這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最後,從他的叔叔那裏借到了錢,他又注冊了一個網站,但風光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