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詞兒啊?”眾人追問道。
(曹磊相聲):上聯兒是:“福無雙至”;下聯兒是:“禍不單行”!和喜心:哎……我別找倒黴啦!回去一,和申不信哪。
“胡,大過年的,有貼這喪氣詞兒的嗎?”
“中堂,不信,您去看看哪!”
“好,我親自去看。”
等吃完了五更餃子,和申換上便衣——怕別人認出來呀。和喜引路,來到劉墉的大門口兒。
和喜:“中堂您看……嗯?喲!這對子怎麼長出一塊來呀?”
和申:“什麼長出一塊?”
“稟中堂,半宿沒見,對子又長出一塊來啦。”
────“啊?對子有長出的嗎?”
“啊,可能是過一年了,人長一歲,歲數長了,對子也跟著長了!”
“沒聽過!”
(曹磊相聲):和喜:“中堂,您看哪。”和申過去一瞅:上聯兒寫:“福無雙至——今日至”,下聯兒是:“禍不單行——昨夜行”!
嘿!“福”來啦,“禍”去啦!
────“好!”眾人都叫起好來。
(曹磊相聲):您瞧這對子的詞兒研究得多絕,詞兒不錯,字寫得也好,可幹看不敢揭。怎麼,亮啦。歸根到底,還是沒弄著字。和申不死心哪,老惦記著呀,就總在皇上耳根子底下叨念,劉墉字寫得好。和申想了,劉墉,你不是不給我寫嗎,我鼓搗著皇上讓你寫,你敢不寫嗎?當然,劉墉明著不能不寫,不寫就是抗旨不遵,有掉頭之罪。可劉墉他捌彎兒抹角兒,哎,還是不寫!
今,乾隆看見“雅樂和平”的匾,想起和申的話來了——劉墉字寫得好。對,我讓他給我寫字,他要不寫——抗旨不遵!他寫了,我他沒好好寫——欺君之罪。
────“這一招,讓劉墉寫與不寫,都是錯。”
“這皇帝厲害!”
“是啊!合著怎麼著都不行!”
(曹磊相聲):乾隆越想越興奮,對,就這麼辦,又一想,單找劉墉一個人來,怕我繞不過他。嗯,讓和申跟他一塊來,我好有個幫手……。當即傳旨,宣劉墉、和申進宮,到南書房見駕。
劉墉剛到家,一聽,怎麼著?皇上又傳旨召見。一琢磨,嗯,看這勁頭兒,今兒不把“羅鍋”倆字兒去消,是完不了啊。去吧,來到養心殿一看,和申也在那兒哪。倆人見駕已畢。乾隆就了:
“和申。”
“奴才在。”
當時在清朝,漢官稱“臣”,滿官稱“奴才”。和申是滿官,所以得“奴才在”。
────“原來如此!我電視中怎麼當官的稱自己為奴才。”老大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