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戶林,黃苑.幾種森林保險形式[J].森林防火,1986(04),10.
[32]黃文才.森林保險問題探討[J].中國林業經濟,2008(03),60~62.
[33]黃祖梅.政策性森林保險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0(19),29.
[34]黃祖梅,李萍,孫慧.森林保險市場的信號甄別和激勵機製[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06(06),89~91.
[35]解華石.試論森林保險與森林經營的關係[J].林業經濟,1986(02),4.
[36]金滿濤.林農行為視角下政策性森林保險的經濟分析[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10(2),36~39.
[37]金正道.我國森林保險的現狀和前景[J].國土綠化,2001(05),13.
[38]孔繁文,劉東生.關於森林保險的若幹問題[J].林業經濟,1985(04),16.
[39]冷慧卿,馬菁蘊,陳學群等.福建森林保險案例研究[J].林業經濟,2009(04),38~40.
[40]冷慧卿,王珺,高峰.發展森林保險的政策研究[J].保險研究,2009(03),67~70.
[41]李丹,曹玉昆.中國森林保險理論與實踐研究評述[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8(06),78~83.
[42]李加明.我國森林災害損失保險補償機製研究[Z].中國北京,2010.
[43]李娜,霍治國,賀楠等.華南地區香蕉、荔枝寒害的氣候風險區劃[J].應用生態學報,2010(5),1244~1251.
[44]李文芳.湖北水稻區域產量保險精算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9.
[45]李豔明,陳曉峰.林權製度改革背景下的廣西政策性森林保險發展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09(09),40~43.
[46]李彧揮,孫娟,高曉屹.影響林農對林業保險需求的因素分析——基於福建省永安市林農調查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7(11),71~75
[47]李媛媛.森林保險立法初探[J].世界林業研究,2010(2),72~74.
[48]梁來存.我國糧食作物保險風險區劃的實證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1),65~71.
[49]梁晶.黑龍江森工國有林區森林保險的發展思路[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9(03),63~64.
[50]林莉.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製度研究[D].西南大學,2010.
[51]林雅秋,蔡詩釵,李建明.福建省森林保險進展與建議[J].林業經濟,2009(04),44~46.
[52]劉本潔,祖建新.論生態公益林自然災害保險的製度安排[J].前沿,2009(06),102~105.
[53]劉暢,曹玉昆.關於進一步拓展森林保險業務的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05(04),237~246.
[54]劉紅梅,周小寒,王克讓.加快發展我國林業保險的研究[J].經濟體製改革,2007(01),169~172.
[55]劉銳金.湖北省縣級水稻產量保險的費率厘定[D].華中農業大學.
[56]劉曉旭,李丹,孫國朋.伊春國有林區森林保險需求的理論分析[J].黑龍江史誌,2010(14),58~60.
[57]陸蓓蓓.我國財政補貼農業保險問題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09.
[58]洛佳.日本:森林保險曆史悠久[J].農村財政與財務,2009(05),48.
[59]馬菁蘊,王珺,宋逢明.國外森林保險製度綜述及對我國的啟示[J].林業經濟,2007(1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