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平等才有對話
來稿摘登
作者:鬱土
人物專訪,它要求記者與被采訪者處於完全平等的位置,而不論被采訪者是國王、總理、部長、國務卿,或者是工人、農民、乞丐。因為隻有處於平視的狀態,才能真實地反映被采訪者的情況,仰視或俯視都有可能令被采訪者走形,從而給讀者或聽眾、觀眾造成錯覺。
而支持記者與被采訪者,尤其是像國王、總理、部長、國務卿等處於平等地位的不外兩點,一是記者本人的獨立人格,二是其背後強大的媒體支持,也就是讀者(或聽眾、觀眾)的支持。唯有地位的平等,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對話,這就是我讀〔意〕奧裏亞娜·法拉奇的《風雲人物采訪記》一書後的強烈感受。
據阿姍在一九八二年七月撰寫的《譯者前言》介紹,“十幾年來,她先後采訪了各國政府和政黨的著名人物三十多人。西方有人認為法拉奇在人物采訪方麵是一個很有成就的記者”,而她的采訪是“習慣於用錄音機錄下訪問中的全部問答,然後一字不漏地以原對話形式全文加以發表,但加上一個占一定篇幅的前言”。一字不漏地將原對話全文發表固然非常真實,但我更感興趣的則是她每次訪問記的《前言》部分,尤其是其中對采訪對象的刻畫。
先看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當法拉奇於1972年11月2日上午如約走進基辛格在白宮的辦公室後,“進去以後他竟忘了我的存在,背著我,開始閱讀起一份打字稿。我站在房間中央感到有點尷尬,而他始終背著我念他的打字稿。他這樣做既愚蠢又不禮貌。但是這種局麵倒使我有機會在他研究我以前先把他研究一番。我還發現他毫無誘人之處:粗壯的矮個子,頂著一個羝羊般的大腦袋。我還發現他並不從容自如,並不那麼自信。在跟對手打交道之前,他需要一些時間做臨場準備,需要憑借他的權勢來壯膽子,其結果是表現得極不禮貌”。
請再看看她筆下的約旦國王侯賽因:“國王坐在他那王宮辦公室的安樂椅上,穿著一身淡綠色的、不是很漂亮的西裝,襯衣倒很合適,係著一條經過精心挑選的領帶。安樂椅很大,這使他隻有一米五九的身材顯得更矮小。要是他靠椅背上,他的腳隻能剛剛觸及地毯。但是他依然靠著椅背,雙臂架著扶手,從容地交叉著兩手。這表明,身材矮小並沒有使他表現怯弱,相反,健壯的體魄使他顯得威嚴。他肩膀寬闊,兩臂肌肉發達,雙腿粗壯結實,簡直像一頭時刻在尋找交配機會的好鬥的小公牛——要是一時忘記了他的麵貌,你很自然地會用這個比喻來形容他。”
當然,她的采訪記錄中由被采訪者透漏出的一些曆史細節,也令人吃驚不小。比如她采訪意大利的終身參議員皮埃特羅·南尼時,南尼這樣說:“有一次赫魯曉夫對我說,斯大林對俄國了解甚微。他看到我十分驚訝就解釋說:‘我們為他製作電影,然後放映給他看。那些城市生活和農村生活的場麵都是編造出來的。’”
此書為新華出版社1983年6月出版。上網查,知她的文集《風雲人物》上、下冊已由譯林出版社出版了,對此,我十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