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小荷已露大尖尖角(1 / 1)

代序:小荷已露大尖尖角

高長梅

長江後浪推前浪,是自然規律,也是文學發展的期待。

80後作家曾風光無限——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等大批80後作家已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的生力軍,他們全新的寫作方式、獨特的語言敘述,受到了青少年讀者的追捧。

幾年前,隨著90後一代的成長,他們在文學上的探索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2006年,《新課程報·語文導刊》(校園作家版)創辦時,我在學校調研,中學生紛紛表示,希望報社多關注90後作者,多培養90後作家。那年年底,我在南昌參加中國小說學會小小說年度排行榜評選時,與學會領導和專家聊起90後作者的事,副會長兼秘書長湯吉夫教授對我說:看現在的小說創作,80後勢頭很猛,起點也高,正成為我國小說創作的生力軍,越來越受到文學評論界的重視。你有陣地,就要多給現在的90後機會,文學的天下必定是屬於新一代的。副會長、著名散文家、文學評論家雷達博導,副會長、著名文學評論家李星編審都高興地表示,今後會逐漸關注這些90後的孩子,還表示可以為他們寫評論。2007年年底,中國小說學會在報社召開中國小小說年度排行榜評選會議,幾位領導還專門詢問90後作者的創作情況。

2009年,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解放軍總後勤部創作室主任周大新到報社指導,聽薊我們介紹報社非常重視90後作者的培養,而90後作者也正展現他們的文學天分,報社準備出版一套90後作者的作品選時,周主任靜下心來仔細翻閱那套書的部分選文,一邊看一邊讚不絕口,並表示有什麼需要他做的他一定盡力。周主任的讚賞讓我們備受鼓舞,專門在報上開設了《90先鋒》欄目。這個欄目一推出,就受到90後作者、讀者的歡迎。

2010年,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學者,中國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王宏甲到報社指導,見到報社出版的《青春的記憶·90後校園文學精選》及報上的《90先鋒》專欄文章,大為讚賞,並稱他們將前程無量。之後不久,我們決定出版《青春的華章·90後校園作家作品精選》。這套書收入18個活躍的90後作者的個人專集,也是90後第一次盛大亮相。曹文軒、雷達等為高璨作序,著名文學評論家李少君、張立群為原筱菲作序,著名評論家胡平為王立衡作序。此外,還有一大批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如劉建超、蔡楠、宗利華、唐朝暉、陳力嬌、陳永林、邢慶傑、袁炳發、唐哲(亦農)、孟翔勇、倪樹根、李迎兵、楊克等都熱情地為90後作者作序推薦。他們在序中都高度評價了這些90後作者的創作熱情、創作成績。當然也客觀地指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90後作者的成長也引起了文學界的重視,他們當中不少人都加入了省級作家協會,尤其是天津的張牧笛還於2010年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他們以自己的靈氣、勤奮,正逐漸走向中國文學的前台。

張牧笛、張悉妮、原筱菲、高璨、蘇笑嫣、王立衡、李軍洋、孟祥寧、厲嘉威、李唐、樓屹、張元、林卓宇、韓雨、辛曉陽、潘雲貴、王黎冰、李澤凱等無疑是這一代的代表。這其中我特別欣賞原筱菲。她不僅詩歌、散文等寫得棒,美術作品別有特色,攝影作品清新可人。在報刊發表文學作品、美術作品、攝影作品2700多篇(首、件)。還有蘇笑嫣。不僅詩歌寫得好,小說也受評論家的好評。尤為可貴的是,她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行走文學,卻不去借助自己父母的關係走丁點捷徑。還有張元。一個西北小子,完全憑自己對文學的執著,硬是趟出自己未來的文學之路。還有韓雨。學科公主,加上文學特長,使得她如魚得水。

著名文學評論家白燁曾發表文章將40歲以下的青年作家群體細分為“70年代人”、“80後”和“90後”。他評價,90後尚處於文學愛好者的習作階段。從創作來看,青年作家普遍對重大曆史事件有所忽視,對重要的社會問題明顯疏離,這使他們的作品在具有生活底氣的同時,缺少精神上的大氣。不過,在他看來,這些年剛剛嶄露頭角的90後有著不輸於80後的巨大潛力。(轉引自《南國都市報》2012年9月18日)

但不管怎樣,成長是他們的方向,成長是他們的必然結果。

這次選編這套書,就意在為90後作家的茁壯成長播撒陽光,集中展示90後作家的創作實力。我們相信,隻要90後的小作家們能沉下心來,不斷豐富自己的閱讀以及豐富自己的社會積累,努力提升自己寫作的內涵,未來的文學世界必然會有他們矯健的身影和豐碩的成果。

我們期待著,讀者也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