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彌補海上救援短板(1)(1)(1 / 1)

彌補海上救援短板

對於台風防範意識不足、海上避風條件差易造成漁民在自然災害中遇險。而我國海上救助工作亦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在完善多渠道海上救助體係的同時,宜適當將搜救指揮前線和主要救助力量向南海前移。

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台風、強台風——今年第21號強台風“蝴蝶”從南海一路向北,來勢洶洶。9月29日下午,廣東和香港5艘漁船171人在西沙珊瑚島海域避風,由於台風風力太大,其中廣東台山籍兩艘漁船沉沒,60人落水,47人失去聯係,另有台山籍粵台漁62108船上28人情況不明,僅被駐島官兵救起1人。從9月29日晚開始,一場“南海大救援”緊急展開,截至10月10日,仍有46名漁民下落不明。

一些參與搜救的人員表示,部分漁民對於台風防範意識不足,海上避風條件差造成大量漁民遇險。在搜救工作中也暴露出,我國海上救助工作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在完善多渠道海上救助體係的同時,宜適當將搜救指揮前線和主要救助力量向南海前移。

多部門聯動緊急救助

9月29日晚,海南省海上搜救中心接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電報,廣東和香港5艘漁船171人在西沙珊瑚島海域避風,由於風力大,其中廣東台山兩艘漁船沉沒,60人落水。落水漁民被同行漁船和守島部隊救起13人,47人失去聯係,另有台山籍粵台漁62108船上28人情況不明。粵台漁61008和香港船舶台沙6198漁船共83人仍受台風威脅,情況危急。

為此,海南省成立搜救應急領導小組,省政府辦公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海事局、南海救助局等部門全力協調展開搜救工作。29日晚間開始,海南組織協調軍地力量,全力搜救遇險漁船和失蹤漁民,三沙市發動出事地點附近島礁居民,連夜沿海岸搜查,盡最大努力做好對遇險漁民的救助工作。

一場“南海大救援”緊張地展開。大飛機高空轟鳴、直升飛機低空盤旋,海軍艦船、海警船舶、漁民船隻來回穿梭……在浩瀚的西沙海域上,對於仍然下落不明的漁民展開緊急搜救。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搭乘交通運輸部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B-7304救助直升機,在事發海域看到:破碎的小艇和救生衣漂浮在海麵。飛機艙裏溫度近40攝氏度,海麵上陽光反射刺眼。搜救人員跪在直升機的舷窗前對海麵搜尋,眼看花了,用手揉揉,接著眺望,尋找幸存者。

“每一條船和每一架飛機都有固定的搜救責任區域和路線。”海南海事局副局長張捷說,從10月4日開始,廣東、海南等各方救援力量在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擴大了搜救範圍。其中,飛機的搜救區域擴大到3.8萬平方公裏;船舶的搜救區域擴大到3.7萬平方公裏,並重點加強了對無人島礁的搜尋。與此同時,海陸空全方位開展的“南海大救援”行動還首次開展了水下搜尋,進一步增強了立體式搜救力度。同時發布航行警告,要求過往船舶協助搜救。

海軍榆林基地命令駐西沙島嶼的官兵連夜開展陸上搜尋,在海上防台的軍艦和值班艦艇加強海上瞭望搜尋。同時,三沙市協調西沙水警區組織艦艇及150人小分隊連夜搜救,並組織出事地點附近島礁的漁民及在琛航島避風的所有船隻幫助搜查救助。

盡管三沙市受到台風“蝴蝶”正麵襲擊,百餘間房屋倒塌,相關部門依然積極組織漁民參與救助與安置。三沙市新聞中心主任郭紅彥說,永樂工委仍組織漁民44人在羚羊礁、鴨公島等島礁沿岸搜救並組織船隻將擱淺船上的本地獲救漁民和船上人員接到晉卿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