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2010年,一位20多歲的年輕人叩開了德國一家私人島嶼置業公司的大門。簡單寒暄後,這位年輕人說明了來意:想買一座位於美國紐約附近的島嶼。德國公司上上下下對這位來訪者很是詫異,雖然公司經營40年有餘,在圈內也頗具盛名,但這是他們第一次接待來自中國的島嶼買家。年輕人很是果斷,經過實地考察後一次性支付了150萬美元的購買款,成為了一位擁有永久土地產權的私人島主。而後他又在島上重建了別墅、牧場、泳池等基礎設施,開始坐等其升值。現實證明這位年輕人頗具投資眼光,因為現在已經有其它國家的買家為其出價1500萬美元。

時間倒推至2002年,三亞有一位叫曾憲雲的商人在孜孜不倦地往大海中“扔錢”,為的是填一座海上人工島,也就是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三亞鳳凰島。當時的海南剛剛走向複蘇,閑置的濱海土地資源不勝其數,極少有人願意耗費巨資去造一座島,而曾憲雲卻堅信其價值,並且用一個個建築奇跡來證明著。最後他成功地塑造出一個偉大品牌,一家依托海島和郵輪碼頭的百億企業。

這是有價的海島,而其無形誘惑,更能為其增值加分。

在東加勒比海地區有個叫聖基茨的小島國,因為不設“移民監”(想移民就要像坐監獄一樣不能長期離開要移民的國家,時間一般以4-10年為限),又同屬英聯邦,大多數國家對其公民免簽。更絕的是,這個國家對公民境外收益免稅,即使今後股權變現、繼承、轉讓,也不用繳納任何稅收,對於想要赴港上市的老板們來說,聖基茨簡直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爸爸們”去了聖基茨,“準媽媽們”自然也不會閑著,赴美國大陸產子路途遙遠,但塞班島近啊,孩子生下來拿美國護照,“待吾兒成年,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準媽媽們想想這事兒就美滋滋的。於是乎,這座曾經僅僅是日本人度假的島嶼忽然間多了許多中國媽媽,出生率一下大漲,讓當地官員大呼吃不消。

有些海島的無形價值體現在其優惠政策上,也有一些是因為與生俱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如同海南之於中國。出於空氣環境等等因素的考量,海南這個曾經國人走馬觀花的後花園,已然成為全國人民的安居之所。

以上詳情請關注本期文章。

最後說一句:仁愛礁是中國的,釣魚島也是中國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