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唐利平說:“她教我的第一課是讓我當個好醫生”
說起恩師,讓唐利平印象最深刻的是胡老師為她上的第一課。唐利平說,26年前,我走出校門,第一次見到恩師胡佩蘭,我滿懷希望地想,胡老師一定會給我講很多醫術,誰知她為我上的第一課卻是教我如何做一名好醫生。當時的情景到現在想起還曆曆在目。
唐利平說,恩師胡佩蘭從來不開大處方,一般都在10元、30元左右。胡老師總是嚴厲地對我們說,“要想掙錢去經商,別行醫,當醫生就要為老百姓看好病。”
保姆王蘭花說:“她牙口好待病人好,就怕過禮拜天”
胡老活了98歲,不少人向她打聽長壽的秘訣。其實她的養生之道大多都是從報章雜誌和科普讀物上批發來的。晚年的胡老一改過去不愛喝牛奶的習慣,每天喝點牛奶。她一般不吃炒雞蛋,每天煮一個雞蛋吃,還常順口念段報紙:“一天一個蛋,健康又安全。”上世紀70年代,全社會對老年人補鈣的重要性基本上處於零認可階段,連醫生都說隻有小孩才要補鈣,哪聽說過老年人補鈣的?而這時的胡老卻三番五次要他們想方設法幫她購買老年人補鈣的藥物。
雖然年紀越來越大,但胡老在生活起居上看不出有多少老態。60多歲的王蘭花是胡老的保姆。她說胡大姐“個性很強!每天6點準時起床,去衛生間洗刷都自己完成。脫衣穿衣都自己完成,碰都不讓碰,常嘮叨著我幫她脫了穿了,自己就變懶了,變硬了,不會穿了”。王蘭花說胡大姐喜歡吃包子,早晨、中午各兩個,不管是什麼餡兒的,必須煎烤得所有地方都金黃,有一點露白麵的地方都不行,“她牙沒掉一個,吃包子時咯嘣咯嘣響”。王蘭花說,胡大姐一待家裏就沒精神,所以最怕過星期天,也往往在這個時候對她講話“可衝”。
年齡最大的誌願者
人民醫生是胡佩蘭奶奶一生的身份,除此之外她還有一個特殊身份——河南省注冊最早、年齡最大的“青年誌願者”。
2001年4月,胡佩蘭加入共青團鄭州市委誌願者隊伍,是鄭州年齡最大的誌願者。從2005年開始,胡老先後捐出了7萬多元的退休金和坐診收入,8年時間捐建50多個書屋。鄭州團市委希望工程辦公室的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說:“每次我們從山裏捐書回來,都會把當時拍的照片帶給胡老看,看到孩子們看到書時的高興和認真,她總是笑得合不攏嘴。”
2008年的一天,團市委在二七廣場組織青年誌願者活動,特意給胡老打去電話,詢問她能不能來現場,當時已經92歲高齡的胡佩蘭二話沒說趕來現場。當團市委書記給她帶上誌願者的帽子,說“這是青年誌願者的象征......”時,胡老顯得特別激動,她說“我仍然很年輕,我也是青年” 。那天,胡佩蘭戴著青年誌願者帽子的照片上了《大河報》的頭版。
胡佩蘭奶奶當選“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以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網友們通過各種方式對她的大醫行為表示讚歎。在此,本刊借網友“@難得糊塗”的一首詩來表達我們對胡老的敬意:白發蒼蒼一老翁,白衣天使真英雄。春夏秋冬數十載,救死扶傷為人民。心靜如水醫德高,普度眾生除病痛。人格高尚良心正,菩薩心腸人人敬。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可敬!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