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自由之路,發表於2014-09-15,原文鏈接:http://xueqiu.com/5819606767/31537202
2005年初將家庭所有資產投入股市的時候,我對股市收益率的預期是年化15%,當時我做了一個財務自由的規劃,那就是賺夠500萬元,那麼即使一年隻有6%的收益率,也有30萬的現金流入,夠花銷了,如果能保持住15%的複利,則一年75萬現金流,不僅能保住生活開銷,還能繼續滾大雪球。當然,最終我10年的複合收益率超過了30%,不過我對未來的預期仍然不變,還是15%。
前天發了一篇博文,講述股市高收益是不存在,也引來了很多人的質疑,其中最鮮明的觀點,就是小資金不應該做低風險投資,小資金應該追求更高的收益率,下麵節選一位投資者的評論。
“對於幾萬到幾千萬以內規模的小資金年化收益百分二十隻是普通水平。年化達到百分50以上才算優秀。對於五億以上規模的大資金年化十五到二十就非常優秀和傑出了。個人認為資金規模很重要。很多類型的賺錢方法小資金可以為,大資金是不可為的。對於幾十萬資金年化十幾二十真沒什麼可以拿出來說的。去比較巴菲特毫無意義,他是什麼資金規模,難道說巴菲特年化不過20,所以我十萬資金規模年化二十也很優秀了?這樣的邏輯是有問題的。小資金年化二十當然說明這個人有賺錢能力,但是隻是普通的賺錢能力。”
我覺得很多人有這樣的想法,我也有一夜暴富的夢,但也經常給自己潑冷水,投資如履薄冰,股市絕不是印鈔機,而不小心就是絞肉機。
先說預期收益率對個人的意義,拿破侖有一名言叫做“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放在職場上,那絕對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一個職員預期自己每年工資漲50%,並為之不斷奮鬥,那一定是很美麗的勵誌故事,因為職場的成就和努力程度基本是成正比的,定50%的目標,即使達不到,30%是不是可以呢?10%是不是可以呢?就算命運不濟,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總不至於降我的工資吧,運氣再差點,努力一年最後還失業了,再怎麼說去年發給我的工資不會要求我還給老板吧。
然後放在股市中,一個投資者預期自己年化50%的收益率,那通常不是勵誌故事,而是悲慘故事。在我的朋友圈子裏麵最早接觸的一個職業股民,是1996年開始職業做的,好像是95年的時候買了一個股票翻了好幾倍,覺得自己找到金鑰匙了,於是準備大幹一場,家人給湊了好幾十萬元,做了十幾年,目前手裏仍然隻有幾十萬元,40多歲了一直未婚。
股市很有意思的,有可能你預期50%收益,真正的收獲確是-50%的收益。
下麵繼續講講預期收益率的幾個誤區
1、小資金的複合收益率超過大資金
從統計角度講上,這是沒有依據的,股市大多數人是散戶,70%的人是賠錢的,而公募基金至少從曆史業績看大部分還是賺錢的,長期看散戶隻有10%的人賺錢,所以在股市賺錢就是優秀的,更別說複利2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