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集會上,阿難尊者高升座,開始背誦書寫佛陀教法,迦葉尊者在旁特別叮嚀阿難陀尊者於毫末小心,一言一句都要謹慎小心,不能讀錯半音半節或漏一字一劃。當阿難陀尊者誦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迦葉尊者及眾佛弟子皆忍不住淚流悲泣,感歎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法滅滅已,寂滅為樂,昨見佛陀,今日聽法卻已是如是我聞。”
我想當年奘法師,到天竺婆羅門國的時候,就是這種情感......今日聽法卻已是阿難陀尊者所寫的如是我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當年的風景依舊,當年的人卻已麵目全非,什麼事情都沒有必要再提了,心中感慨萬千,未先開口已淚流滿麵。
離開了梵衍那國,奘法師往東又進入了白皚皚的片片雪山,進山後便迷路了,幸虧得到山裏獵人的指引,奘法師才走出,雪山群後來到了黑嶺。這一帶是西西域和天竺交彙的一個模糊地帶,其中有個國家名為迦畢試國(今阿富汗王國之喀布爾穀地)。此國,北背雪山,三陲黑嶺,出產良馬和鬱金香。“此國國王有智略,性勇烈,威懾鄰境,統十餘國。愛育百姓,敬崇三寶,歲造丈八尺銀佛像,兼設無遮大會,周給貧窶,惠施鰥寡。伽藍百餘所,僧徒六千餘人,佛寺崇高弘敞,廣博嚴淨,此國中人,多數修習大乘佛法。”
奘法師至迦畢試國,此國國王及民眾和前麵一樣,盛大的歡迎儀式,而且這裏的很多寺廟的住持都想邀請玄奘入住,住持之間發生了激烈的辯論。最後,一個名為質子伽藍的寺廟勝出了,因其僧乃曰:“我寺本漢天子兒作,今從彼來,先宜過我寺。”就是說這座寺廟是大漢天子的兒子作的,你今天來,先適合來我這。
質子伽藍在當地又名“沙落迦”,“沙落迦”用西域的話翻譯過來就是洛陽。而隋朝的洛陽淨土寺就是在奘法師時年11歲,破格於年齡和人數限製,成為沙彌的地方。那時的少年陳禕受大理寺卿鄭善果激賞,力排當時麵試官眾議,乃曰:“雖年少,然誦業易成,吾賢其相貌,此子風骨難得。若度此子,必為釋門偉器。”
此後便於寺內景法師學《涅槃經》,從嚴法師學《攝大乘論》。學業六年之久,這期間果中善果所言,少年陳禕,備通經典,而愛古尚賢,非雅正之籍不觀,非聖哲之風不習,不交童幼之黨,無涉闤闠之門……少知色養,溫清淳謹。
又至洛陽寺,卻不是故鄉的那個洛陽寺,不過這種“物是人非”的感覺卻很好,又是一個很有喜感的事情來了,是什麼樣的事情呢?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