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為每次都能找到理由成功拖稿子而僥幸暗笑,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她損害的不光是她自己的身體,還有她的金錢。每月一本書稿的報酬可讓楊靜生活得相當滋潤,然而自從她開始拖稿之後,她的收入便開始入不敷出。同樣一本書的錢她要拖到兩個月來領,收入自然大打折扣。
這一情況並沒有堅持多久,楊靜就因為財政赤字不得不告別自己安逸的宅女生活,重新找尋工作,加入到上下班製度中,以此來約束自己。
浪費時間,就是在浪費金錢。一天的工作倘若你拖到兩天來做,獲得的報酬自然就要減免一半。一兩個月對你來說也許造成不了什麼影響,然而時間一長,你浪費掉的金錢將會是相當大的一筆數目,如此一來,你還敢說自己浪費時間是無關緊要的事兒嗎?
同樣的時間之內,如果你能盡快完成工作,剩餘的時間你就可以拿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要麼為自己充充電,防止自己被發展迅速的社會淘汰;要麼背著自己的上級做些兼職,這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你每個月的收入。合理的利用時間完成工作,就能夠基本保證你的收入不受影響。而完成工作後剩餘的時間,就是你創造財富的資本。所以說,善待你的時間,它往往可以為你創造意想不到的財富。
理財更要注重時間
理財同樣與時間掛鉤。你越早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並將其付諸行動,那麼你就能越早獲得金錢上的收益。
大多數人在年輕時都覺得理財與自己無關,從而對金錢抱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然而隨著時間的積累、身份的轉換,這些人不得不被迫麵對金錢、開始理財。這也就是為什麼處在相同的生活背景與工作背景之下,有些人過得安逸富足,而有些人則過得拮據簡樸,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二人認識金錢、管理金錢的早晚不同。試問一個從十幾歲便開始投身股市的人與一個到了四十幾歲才接觸股票的人的經驗與眼光能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嗎?
有兩個家庭同時教育孩子,A家庭的經濟條件較拮據,B家庭的經濟條件較富裕。A家庭的父母意識到從小便培養孩子對金錢的認知,告訴他如何妥善管理金錢是十分重要的。由於有這一思想覺悟,A家庭的父母無時無刻不在教自己的孩子如何消費、如何理財,並且在孩子稍大些後便開始讓他逐漸接觸股市,了解投資產品的性質與特征。
B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麵卻與A家庭正好相反。由於B家庭條件優越,所以他們的孩子從來就沒缺過錢花,父母認為,反正家裏錢多的是,足夠滿足孩子的開支了,於是他們對孩子便始終保持著有求必應的教育模式。這也就導致B家庭的孩子對錢毫不在乎,賺錢的能力沒多少,花錢的能力倒是沒幾個人能比得上他。
由於從小教育方法的不同,兩個孩子長大之後的獨立能力也相差很大。有道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B家庭由於經營管理不善,再加上金融危機襲來,不得不宣告破產,一家人猶如從天上頓時掉到了地下。B家庭的父母已經年老,想要東山再起卻力不從心。而這次破產事件受影響最大的便是B家的孩子,由於家裏生活條件優越,B家孩子連份像樣的工作都沒有,而破產之後,他不得不開始找工作,管理手中為數不多的金錢以及承擔父母公司所欠下的債務。問題如排山倒海般壓來,然而B家孩子毫無解決辦法,隻能疲於應對。麵對孩子今時今日的狀態,B家父母十分後悔沒有培養自家孩子的理財、生存能力。
而A家的孩子由於從小便學會如何妥善處理金錢,並且其父母有意識地培養他投資理財的能力,所以,A家孩子在很小時便能獨立了。A家孩子長大後便開始積極工作,當他手中積累了一定財富後便投身股市。由於A家父母從小便讓他接觸股市、了解股市,所以時至今天,他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不但眼光獨到,觀察大盤整體走勢的能力也很強,在股市中賺得一筆錢也是相當容易的一件事。
由於從小教育的不同,二人在長大後的生存能力便相差甚遠。一個人將自己的業餘時間拿來混日子和拿來理財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在理財時,時間安排得越合理,自己獲得的利潤便越大,管理時間其實這就是最大限度地賺錢。所以說,如果你不想你的金錢白白浪費掉,那麼你就要抓緊每一分每一秒,讓你的每一天都有價值、有意義。
小財女心經:
一提起時間管理,大多數人都會連鎖反應地想到:有效地利用時間。
如今各類書籍與許多專家都在宣揚管理時間的重要性,然而這道理就像一張老舊唱片一樣,讓你聽得耳朵生繭子,但壓根兒進入不到你的思想裏。
你越早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並將其付諸行動,那麼你就能越早獲得金錢上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