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學會理財的四個忠告--適合的才是最好的(2)(2 / 2)

理財不要跟風

薑莫與老公結婚五年有餘,由於收入穩定、開支節儉,夫妻二人都攢有自己的小金庫,雙方都知曉,但從不過問。

如今,薑莫發現股市風頭正猛,便與老公合計購買些股票為自己的現有資金增值。老公同樣有這一想法,所以與薑莫一拍即合,決定共同選購股票。然而麵對林林總總的股票,夫妻二人在選擇上起了爭執。薑莫主張購買長線股票,而老公則主張炒短線股票。二人發現誰都說服不了誰,最終決定夫妻二人各炒各的股,互不幹預。老公由於是炒短線,風險大、收益也高,所以沒過多久便賺得了不少錢。而薑莫的長線投資收益雖不高,但相較於短線來說比較穩妥。

由於正逢牛市,所以夫妻二人在股市中沉浮幾個月都各有收益。一日,二人在互看戰績時,薑莫發現老公的股票整整翻了一倍,而自己的股票雖然也賺了錢,但與老公購買的股票的漲幅速度相比簡直是不值一提。麵對老公那整整漲了一倍的股票賬戶,薑莫心動不已,於是說要將自己賬戶下的股票全部拋售,轉投老公的股票。而此時老公卻說賺了一倍已經不少,股市漲到極致必然回落,所以還是盡早抽身要緊。

隨後老公要去外地出差,臨行前囑咐薑莫,在明日股市開盤後一定要將自己的股票賣出。然而薑莫非但沒聽,反而還將自己賬戶下的股票拋售一空,買進老公購買的股票。

就像老公預計的一樣,在薑莫買進老公的股票之後,股市大跌。老公炒的短線股票漲幅大,跌幅也大,二人先前賺的錢賠進去了不說,連自己的本金也賠得血本無歸。老公出差回來後聽到這一消息哭笑不得,看著薑莫自責抑鬱的神情,責備的話怎麼也說不出口,沒有辦法,這次就當是花錢買個教訓,一切又要重新來過。

如今理財極易出現跟風的現象,即不管別人說的投資產品是否適合自己,隻要看到別人賺錢,自己就想買進。這時投資者眼中隻有別人收益的錢,而沒有考慮到投資所要承擔的風險。如此一來,賠錢必然是最終的結果。

在投資之前,你是否問過自己,你的理財信息從何而來?如今,投資理財信息主要還是來自於大眾媒體,電視報道與財經雜誌為最根本的途徑,其次是電視新聞與投資理財電視節目,或網絡新聞等。

在投資之前真正去谘詢金融機構專業人員與專業投資機構的投資者少之又少,並且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理財信息來自於親朋好友的閑談訴說。這種毫無根據,僅依賴口耳相傳的投資模式,又能有多大的保障?無怪乎大多數的股民、基民與投資人,都是出錢多、進錢少了。

還有一種普遍情況,那就是某某親戚、朋友信誓旦旦地對你說:誰買了某某股票、某某基金,如今賺了好幾倍。聽說他有內部消息,穩賺不賠。哪天我去打聽打聽他買的什麼股票、基金,到時我們也買,也賺大錢,一般人我不告訴他。聽到別人賺了大錢,並且還是千金難買的“內部消息”,這時我敢保證,你的心理防禦力一定是最低的。大多數聽到這一消息的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要得到這一內部情報,而不是這一情報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少。每個人都想發財,這也就使得人們在做發財夢的時候輕易地將自己套牢。等到賠得血本無歸時,你說你去找賣你消息的人興師問罪吧,可是人家又沒有強迫你買,一切都是你自己心甘情願的,與他人無幹,頂多隻能換回一句:“我也賠錢了啊,沒辦法,沒那發財命啊,認了吧。”處於這一情況的你隻能打掉牙齒往肚子裏咽,吃苦受罪隻能自己扛著啦。沒辦法,這就是你跟風的下場。

所以說,奉勸那些還在憑借他人小道消息來理財的投資者趕緊醒悟吧!倘若你真想好好理財,完全可以找一個權威的金融理財公司為你出謀劃策,雖然你要為此付出一些金錢,但這要比你的小道消息可靠得多。

不要拿別人的錢來投資

劉女士在一家民營企業做會計。由於孩子已經順利考進大學,並且憑借自己的努力,打工賺錢來支付自己的零花錢,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劉女士家的經濟負擔。沒有了孩子生活費的壓力,劉女士手中逐漸積攢下了一些錢。由於對經濟有著極高的敏感度,劉女士將自己手中積攢的錢投入到股市之中,沒過多久便賺得了不少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