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曆史的必然。
權力這兩個字自古就為人所追道,幾千年來有多少人執迷於此,隻為登上那權力的頂峰。而不惜弄權專謀發動戰爭,致使各地戰爭不斷,生靈塗炭。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不論是在太平盛世還是烽火亂世,受苦的一定是百姓,更何況這個亂世已經存在了太長時間。
故天下百姓和仁人誌士都渴望有一人能終結戰爭,還天下太平。
像是上天聽到呼喚,四百年前天下曾出一驚采絕豔之人,此人姓雲名墨貫有逸群之才,曾以他之驚世謀略橫掃八方諸國,令人膽寒。自此各國無人敢挑起戰爭,是以天下所順,萬民歸心,雲墨在萬民推崇下統一九州,君臨天下。建立雲國,自稱雲王,分封諸侯,並頒布一係列興國利民的舉措。
雲王三年,國運昌隆四海升平,雲墨這兩個字已被天下人所熟知,每每談論此人無不都是驚歎崇拜之語。雲墨卻在此時做了一件天下人皆驚的事情。
雲國江山誌記載,雲王三年九月十二日,雲墨在朝堂上突然頒布退位詔書,將皇位傳與其弟雲桓。此詔一出,滿堂文武皆驚,紛紛跪地挽留,然雲墨意已決,自第二日便無人見其蹤影。
民間街坊流傳著各個版本:
據說雲墨是因為身中劇毒,恐不久於人世,才禪位於其弟,自己去尋解毒之法去了。
據說雲墨喜好閑雲野鶴的生活,現雲國時勢穩定,便想卸下擔子,歸隱山林。
據說雲墨喜歡上了一個女子,願為女子傾盡一切,可女子不喜宮闈鬥爭,雲墨便放棄江山,與女子隱姓埋名,浪跡江湖。
據說……
人人眾說紛紜,可無人能辯其真假,隻是徒增臆測罷了。
雲墨之弟雲桓謹遵雲墨指令,廣開言論,虛心納諫,將國家大事處理的井井有條,令群臣拜服。
曆經幾代帝王勵精圖治,雲國的繁榮空前絕後,繁榮之勢持續了幾百年,為後人所稱道。
然任何朝代的衰敗都離不開驕奢二字。
雲國江山誌記載:自雲國三百五十年後,曆代君王漸有懈怠之意,整日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國勢也漸漸衰弱,民間哀聲漸起。
怨民載道之聲達到了臨界點,終於在雲國三百八十年爆發。
四路諸侯糾集軍隊聯合攻入雲國,此時的雲國早已氣數將盡,再不像往日般輝煌。
雲國三百八十年九月,雲國都城陷落,皇帝被殺,曾經繁榮了近四百年的雲國自此退出曆史舞台。
許多人不免唏噓……感歎時勢難測。
曾經那麼強大的國家,就這樣一夕間湮沒於曆史長河中了。
四路諸侯各踞一方,自立王國,登基為皇,是以現在的
東淩國,西楚國,南洛國,北齊國。
四足鼎立之勢一直持續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