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理財改變人生(1 / 1)

財產保值、資產增加、資產效用最大化,是當今理財的重要內容。有一個健康的投資理財觀是非常必要的,是否懂得投資理財隻是“一念之差”,但這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命運。

善用你的財富

聖經上有一則勸人善加投資理財的故事:

一個猶太大地主馬太有一天要外出遠遊,便將他的財產托付給三位仆人保管。他給了第一位仆人5000金幣,第二位仆人2000金幣,第三個仆人1000金幣。馬太告訴他們,要好好珍惜並善加管理自己的財富,等到1年後再看他們是如何處理錢財的。

馬太走後,第一位仆人拿到這筆錢後做了各種投資;第二位仆人則買下原料,製造商品出售;第三位仆人為了安全起見,將他的錢埋在樹下。

一年後,馬太如約回來檢視成果,第一位及第二位仆人所管理的財富皆增加了1倍,馬太甚感欣慰。惟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錢絲毫未增加,他向馬太解釋說:“惟恐運用失當而遭到損失,所以將錢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天將它原封不動奉還。”馬太聽了大怒,並罵道:“你這愚蠢的家夥,竟不好好利用你的財富。”要回了他的金幣,賞給了第一位仆人。

這個故事就是著名的馬太效應。故事中第三位仆人受到責備,不是由於他亂用金錢,也不是因為投資失敗遭受損失,而是因為他根本未好好利用金錢,沒有用來投資。這個故事表明,古人很早的時候就重視了投資理財的運用。

吉姆·羅傑斯的故事

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對中國人來說,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一個在10年間賺到足夠一生花用財富的投資家;一個被股神巴菲特譽為對市場變化掌握無人能及的趨勢家;一個兩度環遊世界,一次騎車、一次開車的夢想家。

吉姆·羅傑斯21歲開始接觸投資,之後進入華爾街工作,與索羅斯共創全球聞名的量子基金,1970年代,該基金成長超過4000%,同期間標準普爾500股價指數才成長不到50%。吉姆·羅傑斯的投資智能,數字已經說話。

從口袋隻有600美元的投資門外漢,到37歲決定退休時家財萬貫的世界級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用自己的故事證明,投資可以致富;理財改變命運。

對於個人或家庭來說,投資理財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財產保值增值。我們提倡科學理財,就是要善用錢財,使自己的財務狀況處於最佳狀態,滿足各層次的需求,從而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5年成為百萬富翁

我有一個朋友,今年26歲。他沒有任何家庭背景,最高的資本也隻是大專學曆。他誰也沒有依靠,自己白手起家,從月薪800的工作開始,隻用了短短的5年時間,就成為擁有3套房產,淨資產200多萬元的80後百萬富翁。

我的這位朋友是如何走上富翁之路的呢?是通過理財。

這位年輕人就是項建庭,他在20歲時(2001年),也就是在讀大專的時候,因為在校外租房時感受到房價快速上漲,有理財意識的他於是買下了自己的第一套房,隨著房價的上漲,他得到了自己的第一筆財富。

畢業後他從事房地產工作,雖然工資不高,月薪僅800元,但嚐到了甜頭的他還是在2003年初,和女友一起買下了第二套房子,並用第一套房子的租金歸還第二套房子的貸款。2003年底,他的收入增加了不少,因此又買了第三套房子。

隨著這些年房價的大幅攀升,他的三套房產也日益增值,總價值已經超過200萬元。而很多與他年齡相仿的新新白領青年,卻還在做著“月光”一族——透支未來。

才26歲的項建庭,早已經開始了定期定額的養老投資,2003年他就投資開放式基金,每個月用200到500元不等,分散地投資於不同的基金,作為日後的養老退休金。目前項建庭已經把眼光擴展到了國際市場,在香港投資了富達的(Fidelity)的環球基金。他還打算進一步投資歐洲和美國的基金。

盡管項建庭與他的同齡人有著相同的起點,但他們在財富上的差距卻在拉大,今後還會越來越大。按照項建庭自己的說法,差距不過在於麵對金錢的態度,理財可以改變人生。

項建庭的致富故事,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因為他正好趕上房價的大漲,但更多的還是因為他的理財意識和對機遇的把握。不少人也遇到了同樣的機會,但是卻沒有像項建庭一樣富起來。這種由於理財意識和觀念的差距會造成日後財富上的巨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