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企業文化建設探析
話題
作者:李曉燕 孫韜
摘 要: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升文化軟實力是其重要內容之一。中國企業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程應明確自身特殊地位,不斷深化其內涵,努力探尋增強其軟實力的途徑,為推動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企業文化建設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 科學發展觀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局勢風雲突變,國際力量對比出現新態勢,綜合國力競爭空前激烈。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中國的企業如何應對挑戰,贏得發展優勢,通過企業文化建設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不斷推動企業的發展和前行,使中國企業在推動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就成為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報告的重要理論與實踐問題。
一、 企業文化建設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特殊地位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確保到二0二0年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即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麵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作為國民經濟的細胞、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社會經濟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企業,在此過程中勢必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作為企業發展的軟實力——企業文化,則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有著特殊的重要地位。
第一,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統一企業理念的精神紐帶。文化是一個民族複興的精神紐帶。縱觀世界近代以來大國興衰更替的曆史規律,大國崛起縱然取決於多種因素,但沒有哪一個國家是在沒有文化的前提下實現民族複興的。任何一個成熟的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態和文化個性,這種特有的文化就是維係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企業理念是企業的最高意識形態,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因素,是指導企業實踐的根本思想。企業的成功無一不源於成功的企業理念。文化對於企業具有整合、滲透、激勵的功能,例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發向上的頑強拚搏精神對企業宗旨的影響;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精神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影響;“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傳統美德對企業職工的處事方式的影響;“言必信,行必果”的誠信品格對企業經營之道的深刻影響;“革故鼎新”、“通變救弊”的革新求變思想對企業創新精神的影響等等。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可以整合企業理念,不斷豐富企業理念的內涵,把企業在實踐中形成的企業經營戰略、經營行為、發展方向,以及經營人士的種種價值觀、人生觀,進一步提升為一種文化形態,從而成為統一企業理念的精神紐帶,並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大的驅動力。
第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建設生態文明的現代化國家的力量源泉。黨的十八大指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隻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築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要走生態文明的現代化道路。實現科學發展,建設生態文明,企業是主戰場。回顧中國改革開放的曆史,我們黨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問題。期間經曆了“十三大”、“十四大”、十四屆五中全會,直到“十七大”明確提出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上述問題至今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一些企業依然為追逐利潤而我行我素,置企業的社會責任而不顧,置企業自身發展的長遠利益而不顧,致使企業在發展中出現了“短板”。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重視,不同文化理念影響下的企業文化都會把生態文明和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企業文化發展的趨勢也必將是使企業發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後勁,我國才能不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之路上實現科學發展。
第三,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把握戰略機遇期,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的不竭動力。黨的十八大指出: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麵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從現在到2020年,甚至在更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企業的發展將麵臨一個新的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縱觀世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保持國際形勢總體穩定具備更多有利條件。從而,為我國企業集中精力搞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國際環境。然而,也必須清醒的看到,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通往現代化的道路並非一路高歌,麵臨國內、國際雙重挑戰。從國際來看,中國威脅論和中國責任論升級,中國發展壓力進一步加大;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將會在各領域加強對我國的戰略遏製;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加大,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難度加大;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新興產業的發展麵臨著巨大的壓力。從國內來看,雖然我國經濟實力明顯上升,但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業基礎薄弱,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受到挑戰,財富集中、貧富差距擴大等矛盾比較突出,分配不公會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新瓶頸,各種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在機遇與挑戰麵前,企業要謀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解決自身發展中麵臨的諸多問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必須加強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建設,為企業謀求永續生存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以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贏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