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關注程度評級及基礎應用
國民期貨投資關注程度評級:★★★
點評:2007年可謂我國期貨市場蓬勃發展的一年,3月16日《期貨交易管理條例》正式頒布標誌著我國期貨市場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金屬鋅、菜籽油、塑料和棕櫚油等新品種先後上市交易,臨近年終歲末,股指期貨破繭待出,黃金期貨備受關注,期貨市場沒有理由不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但是期貨市場向來以波詭雲譎、變幻莫測著稱。曆史上有很多精明的投資家號稱“期貨大師”、“期貨天才”或“期貨奇人”,因為他們曾在這個市場上獲得了巨額財富。但是他們並沒有能道破市場的“天機”,好讓後人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另外,一直醞釀要出台的股指期貨,在2008年極有可能推出上市,這一個焦點內容已經越來越被廣大的投資者所關注。但是股指期貨到底是一種怎樣特殊的投資行為,很多的投資者也是相對比較陌生,我們期望能在期貨市場獲得收益,就必須在觀望的同時,及時補充的自己的投資知識,搶占先機,贏得最先的投資機會。
□期貨交易的概述
期貨交易是一種集中交易標準化遠期合約的交易形式。即交易雙方在期貨交易所通過買賣期貨合約並根據合約規定的條款約定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和地點,以某一特定價格買賣某一特定數量和質量的商品交易行為。期貨交易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商品所有權的轉移,而是通過買賣期貨合約、回避現貨價格風險。與現貨交易相比,期貨交易的主要特征是:
(1)期貨合約是由交易所製定的、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交易的合約。
(2)期貨合約是標準化的合約。合約中的各種條款,如商品數量、商品質量、保證金比率、交割地點等都是標準化的,合約中隻有價格一項是通過市場競價交易形成的自由價格。
(3)實物交割率低。期貨交易中實物交割量占交易量的比重很小,一般小於5%。
(4)期貨交易實行保證金製度。交易者不需付出與和約金額相等的全額貸款,隻需付3%—15%的履約保證金。
(5)期貨交易所為交易雙方提供結算交割服務和履約擔保,實行嚴格的結算交割製度,違約的風險很小。
期貨市場與股票市場不同,期貨市場是雙向交易機製,做多者總是需要對等的做空者配合才能完成交易,反之亦然,因此,期貨市場一方盈利總是以另一方虧損為前提,並且在不考慮交易手續費的情況下,盈利和虧損大小相等,這就是著名的零和遊戲,有點像物理學中的能量守恒原理。
零和遊戲原理源於博弈論。兩人A和B對弈,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棋為-1分。則若A獲勝次數為N,B的失敗次數必然也為N。若A失敗的次數為M,則B獲勝的次數必然為M。這樣,A的總分為(N-M),B的總分為(M-N),顯然(N-M)+(M-N)0,這就是零和遊戲的數學表達式。在期貨市場上,多倉和空倉的總量是絕對相等的,每次交易的盈虧也是對等的,因此,期貨市場是零和遊戲。
博弈論的英文名為game theory,直譯就是“遊戲理論”。遊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遊戲總成績永遠是零。“零和遊戲”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麵麵都有與“零和遊戲”類似的局麵,勝利者的光榮後麵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
股票買賣不是零和遊戲。股票上漲時,雖然買入股票者是盈利的,但賣出股票者並不會因股票上漲而虧損,有的僅僅是後悔過早賣出的遺憾。反之,股票下跌時,雖然買入股票者是虧損的,但賣出股票者卻並不會因股票下跌而盈利,有的隻是慶幸和心理的滿足。可見,股票市場是非零和遊戲。股票市場在某些時候是“正和”遊戲,買入者一起賺,而在有些時候是“負和”遊戲,買入者一起虧。
股票市場的風險除了股票下跌風險外,投資顧問公司胡亂推薦股票騙取投資者的會員費或者賺取傭金提成也是風險之一。而在期貨市場上,除了類似風險外,因為期貨交易是零和遊戲,還可能出現一些新的風險。例如,某個經紀人擁有較多客戶,他將客戶分成資金量大致相等的兩撥,指導一撥開倉買入,同時指導另外一撥開倉賣出。他風險意識很強,倉位始終不超過30%,虧損一方總是在合理的虧損額(例如總資產的5%)處止損。這樣操作,虧損者不會大虧,除了發點牢騷,並不會像盈利者那樣到處向朋友宣揚,畢竟投資虧損不是什麼光彩的事,而盈利者傾向於到處宣傳,這會為該經紀人吸引來更多客戶。這種經紀人是缺乏職業道德的,投資者應盡量避而遠之。
期貨的雙向交易機製也為一些人提供了將公司資產轉移為個人資產的“合法”手段,隻要知道公司賬戶盈利中自己可提成多少,就可設計一種保本策略,使得自己賬戶與公司賬戶反向操作的虧損等於公司賬戶盈利的提成。而一旦個人賬戶交易盈利,則全歸自己,公司賬戶的虧損又有誰關心呢?這也是一種相當隱蔽的洗錢手法,對社會來說是一種風險。
在今天的投資者看來,期貨價格波動難以駕馭的程度根本沒有削弱,主要受以下幾個重要原因影響所致:
1.影響期貨價格的因素眾多
首先有現貨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包括生產、進口、庫存、消費和進出口情況等;其次有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環境,包括經濟增長率、利率、彙率、消費者信心等;還有政治因素,包括國家政策、國際關係、戰爭等。其中每一個因素的細微變化都會引起市場價格波動。如果要把期貨價格表達成若幹個自變量的函數,那自變量就太多了,多到無法處理。這從本質上決定了期貨價格變動的複雜性。
2.貨市場的參與者眾多,交易策略眾多
期貨投資者可分為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套期保值者可以分為買入套期保值者和賣出套期保值者。投機者可分為少量的大資金機構和大量的小資金散戶。在眾多的投資者中充滿了信息不對稱、能力不對稱和資金不對稱。所以,投資群體是非常不同質的。這決定了他們的交易策略大相徑庭。這些交易策略構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博弈局麵。投資者之間的博弈,比較典型的有大戶和大戶之間的博弈、大戶和散戶之間的博弈、長線投資者和短線投資者之間的博弈、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之間的博弈等等。博弈行為直接導致了期貨價格變動的複雜性。
3.期貨價格的突變性
眾所周知,在描述期貨市場時,經常可以用到“風雲突變”這個詞。導致期貨價格突變的原因至少有下列幾種:
(1)突發的基本麵消息刺激,比如地震、廠礦爆炸、恐怖事件等等。
(2)市場信息和情緒積累導致的行情突變,這類突變最使人莫名其妙,卻時有發生。盡管我們下麵要提到,有效市場理論不承認信息有累積效應。
(3)金融大鱷興風作浪引起的行情突變,大資金常常悄悄地入市,讓人難以覺察其部署,伺機突然行動,令其他投資者反應不及。如1997年美國投資家喬治·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對泰國金融市場發動的突然襲擊。
4.期貨價格難以預測
自期貨市場產生以來,有無數的理論家和投資者試圖找到預測期貨行情的法寶,但至今仍然沒有公認有效的方法。實際上,也不可能有一種在各個時期都有效的方法,因為這種方法的存在和期貨市場的存在之間是矛盾的。從這個意義上進一步延伸,我們可以把市場看作一個不斷“進化”的複雜係統,其行為模式是難以捉摸的。其“進化”的目的在於自身的生存。如果有人始終掌握著市場的變動模式,市場也就存在不下去了。實際上,在期貨市場中,稍長一點時間的預測都不太可信,就像作較長期的天氣預報很難一樣。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在某個時期,某種預測方法可能在某個時間尺度上有一定的意義。這裏麵充滿了變數,故伎重演可能令你大吃苦頭。這可能是投資大師們的技能很難繼承下來的主要原因——市場這個棋局不斷翻新,“舊棋譜”不能包打天下。
國內外期貨市場上都有不少電腦輔助的程式交易係統,在一定時間內根據一定的法則對特定的市場進行交易,往往效果顯著。這並不是說人腦和電腦合作就能戰勝市場,它不過是利用電腦補充人腦的不足,增加了人的分析和操作能力,它不能改變市場難以預測和戰勝的本質。
5.期貨價格的趨勢性
要注意的是,“期貨價格難以預測”和“期貨價格象噪聲一樣波動”是兩碼事。如果期貨價格波動可以用噪聲來模擬的話,反而簡單了。考察任一種期貨行情走勢,從不同的時間尺度上看,你都會發現有一定的趨勢。但期貨價格走勢又不是趨勢和噪聲的簡單疊加,如果是這樣,用數學的方法也很好辦。在任何一個時間尺度上,期貨價格走勢似乎都包含趨勢和噪聲這兩種因素,但是兩者又不能用統計學方法截然分開。
□期貨交易的特點
期貨交易雖然是從現貨交易中發展而來,但它已脫胎換骨,形成了自己特有風格。
(1)以小博大。期貨交易隻需交納5~10%的履約保證金就能完成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合約交易。由於期貨交易保證金製度的杠杆效應,使之具有“以小博大”的特點,交易者可以用少量的資金進行大宗的買賣,節省大量的流動資金,吸引了眾多交易者參與。
(2)交易便利。期貨市場中買賣的是標準化的合約,隻有價格是可變因素。這種標準化的合約既可作為“抽象商品”代表實物商品,又作為一種交易單位,商品本身並不進入市場。合約的標準化提高了合約的互換性和流通性,合約采用對衝方式了結義務十分方便。因此交易者可以頻繁地進行交易,創造了許多贏利機會。
(3)不必擔心履約問題。所有期貨交易都通過期貨交易所進行結算,且交易所成為任何一個買者或賣者的交易對方,為每筆交易做擔保。所以交易者不必擔心交易的履約問題。
(4)市場透明。交易信息完全公開,且交易采取公開競價方式進行,使交易者可在平等的條件下公開競爭。
(5)組織嚴密,效率高。期貨交易是一種規範化的交易,有固定的交易程序和規則,一環扣一環,環環高效運作,一筆交易通常在幾秒種內即可完成。隨著期貨交易的國際化,交易者可以十分便捷地參與國際競爭。
因此,從事期貨交易對於生產商、加工商、進出口商、中間商等現貨商而言,即可通過經紀公司的中介與交易所簽訂了一份已標準化了的到期買貨或賣貨的遠期合約。交易所及經紀公司為確保履約,要求買賣雙方都須預先交納一定水平的保證金,並在商品價格往一方不利方向變動時,為防止該方違約而及時要求其增加保證金水平以確保履約。
另一方麵,由於商品價格波動頻繁,給投機者提供了許多低買高賣、或高拋低買利用價差而牟利的機會,這與股票投資者利用股價的上落從而贏利極為相似。不過,期貨投資不隻可以通過低價買進、高價平出而贏利,還可以在手中無貨時拋空、在價格下跌時買回而贏利,類似於股票的賣空交易。由於期貨投資這一雙向性的特點,使其投資機會更多,相應地投機性也更強。同時,由於期貨投資是利用的5~10%的保證金即可進行全額的交易,即相當於股票投資中透支10~20倍操作,因此,若市勢判斷正確,交易策略得當,便會有相當高額的回報,但同時,也相應放大了交易風險。也正是由於期貨投資這種雙向性、高杠杆的投資特色,使期貨與股票、房地產並稱為世界三大投資工具,並在歐美享有“投資之王”的美譽。
□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的區別
現貨交易,指買賣雙方在成交後立即履行交貨付款義務的交易方式。它與期貨交易不同的是,商品的品種、質量、數量等都不是標準化的。期貨交易,是指在交易所達成的、受法律約束、並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地點和時間交收某一特定商品的合約的交易行為。
□期貨投資者應掌握的內容
所謂期貨交易,也叫“合約交易”、即合同交易,交易者之間的交易相當於隻是簽了一個合同(不象股票買賣,交易一旦發生就意味著錢貨兩清了),該合同今後還可以轉讓(即所謂的平倉);維持合同權利的基礎就是保證金:保證金如果沒有了就沒權利再繼續持有合同了——當然,如果以後又有保證金了、以後還可以接著再玩(跟打麻將的規矩差不多吧~)。
在期貨交易中保證金一般占合同金額比例的5%~20%,所以,當行情波動5%~20%時,某一方的盈利可能翻番、另一方則理論上分文不剩。因此,期貨投機的重要表現形式就是“逼倉”——令某一方保證金不足而被迫“平倉”——俗稱“斬倉”——從而獲利。相對而言,由於在短時間裏籌集貨物的速度一般比籌集資金的速度要慢,因此期貨的逼倉經常表現為“多逼空”。最直觀的表現是,在現貨行情疲軟、期貨行情不跌反漲時,十有八九是要發生逼倉了。
1.保證金製度具體如何履行
如果把期貨保證金與買樓花的定金相比較,隻不過期貨保證金主要的不是購樓“貨款”的一部分、而是用以平衡多空(或曰買/賣)雙方隨時發生的浮動(以及事實)盈虧。以天然膠為例:多空(或曰買/賣)雙方在13700元成交後,當行情漲至14100元時,相當於多方有400元/手的浮動盈利、而空方則有400元/手的浮動虧損,交易所隨時要將虧損方虧損部分的金額從其保證金賬戶內劃撥到盈利方的保證金賬戶內(當然還有手續費也要從雙方保證金賬戶內劃撥出來),如果某方出現保證金值低於規定數額(注意:不是說1分錢都沒有了!),交易所有權對其予以強行平倉。
2.逐日盯市製度
由於期貨行情在一天內的波動幅度經常會很大,如果以“瞬間”的盈虧結果來作為對某方實施比如“強行平倉”的行為的話,極有可能一方麵引發大量的交易糾紛,另一方麵甚至導致整個交易根本就無法正常進行下去;所以交易所一般采取或在收市前的某個時間、或在次一個交易日開市前的某個時間作“資金結算”(此處用詞可能不當,應該怎麼定義記不太清楚了);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證金不足的一方若不能及時將保證金予以補足、交易所才對其行使強行平倉的權力。這就是所謂逐日盯市製度。
套期保值現貨市場的供需雙方在未來某時間對商品有賣/買要求,因擔心在該時間到來時的價格不利於自己的要求、於是願意在現在期貨市場上的價位先行賣出/買進同等數量的期貨合約以鎖定成本,此行為即為套期保值。套期保值分買入套期保值和賣出套期保值兩種,從事賣出套期保值可以向交易所申請用注冊倉單質押作保證金用而不必再準備全部所需要的保證金。從事買入套期保值也可以向交易所申請用其他有價證券質押作保證金用而不必再準備全部所需要的保證金。
期貨市場和批發市場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期貨市場不以實貨交割為主要目的和手段,一旦發生大規模的實貨交割某種意義上就意味著事實上已經發生了逼倉。所以,為了迫使實貨交割量減少,交易所會采取一係列的約束措施。主要有:大幅度提高交割月合約的保證金比例、大幅度增加交割手續費等。
3.關於“爆倉”
由於行情變化過快,投資者在沒來得及追加保證金的時候、賬戶上的保證金已經不夠維持持有原來的合約了;這種因保證金不足而被強行平倉所導致的保證金“歸零”、俗稱“爆倉”。
4.會員席位
與股票買賣一樣,購買會員席位是經紀商(證券公司)的事,跟投資者沒有關係。
期市交易的最小單位是什麼?與股票買賣一樣,也叫“手”。隻是對於不同的品種、“手”的標準也不一樣:比如天然膠期貨曾經是5噸/手。
5.參與期貨交易的幾個步驟
(1)開戶:其過程與股票開戶的程序是一樣的。
(2)注資:一般準備“最小單位”所需要的10倍以上的資金為宜。比如“最小單位”需要3000元,那麼就準備30000元吧。
(3)了解和熟悉各種交易製度以及相關術語。
(4)學會並熟練掌握如何計算浮動盈虧。
6.交易手續費
開倉時收一半,平倉時收一半。各個交易所或品種之間的標準不一,大約相當於2、3個點的值。
期貨合約裏的“2月”、“8月”指的是合約截止月份,也叫交割月份。
7.關於“套利”
比如某甲在13700元買進R308(即2003年8月交割的天然膠合約)、計劃在R311上拋出,假如要在同一時間完成、二者之間的價差(也叫基差)必須大到什麼程度才有利可圖呢?這裏涉及這樣一些費用:
(1)從事套利在期貨市場上投入保證金的利息支出。
(2)購買天然膠的貨款所占用資金的利息支出。
(3)8~11月的倉儲費用。
(4)增值稅:(賣價-買價)×0.17.
假設以上項目內容合計為350元,就意味著當在同一時間R308為13700元/噸、R311為14050元/噸以上時,理論上同時買R308賣R311是穩賺不賠的。
如果你還不急於“兌現”,這期間隻要假設R312比R311高出一定的價位、都可以在平掉原來持有的R311合約的同時、轉拋R312.
8.關於惡性逼倉
惡性逼倉的最惡劣行為是棄盤、也叫棄倉。當逼倉主力感覺到逼倉的風險已經堆積到無法釋放的地步時,其會將所持有的合約快速集中到若幹個“新”席位(一般情況下,該席位的所有者或無人敢惹、或傻得可愛、或願意“監守自盜”)上(其實,整個逼倉的過程一直也是在各個席位之間倒倉的過程)。這樣,逼倉的“利潤”和本金被倒出來了,在“新”席位上僅保留“初始保證金”——也就是維持保證金;一旦行情逆轉、其立即就會出現保證金不足的現象;由於此時“逼倉”主力已經人間蒸發、所以很快就會發生因無人抵抗而導致的連續“停板”。而交易所很快會發現這些“新”席位已經“爆倉”了,席位“爆倉”的後果就是交易所要接下其手頭上的的所有未了結的持倉。交易所為了自保,必然會要求“對手”掛出平倉單;但是,這時候“對手”離解套還早著呢!
於是,交易所麵對的就是這樣一付爛攤子:協議平倉吧,雙方都說自己的合約還處於虧損狀態(整個市場忽然找不到賺錢的席位了);如果不協議平倉,行情運行方向對交易所被迫承接下來的合約還將繼續不利、交易所又怎麼承擔得起……
9.外彙期貨和指數期貨
我們平時所說的外彙期貨也叫外彙(現貨)按金交易,是投資者與銀行之間發生的現彙交易。所謂行情,其實是各個“報價行”之間報出的價:分買進價和賣出價;當投資者“買進”的時候、銀行就對應地“賣出”。直接和銀行交易隻存在買賣差價(一般為5~7個點,10個點也很正常;行情變化特別快的時候也可能為30~50個點)、而沒有手續費,此外還可能涉及“息差”——即投資者買賣幣種之間存款利息的差額。
舉例:某甲在2001年11月末看好美元兌日元的彙率,於是拋日元買美元(即使投資者手頭持有的就是美元也可以這樣操作,因為“投資者手頭持有的美元”隻是保證金而已);假設在124拋日元買美元合20萬美元的規模,在134時再把日元買回來,相當於贏利200萬日元——折人民幣12萬元。正常情況下所需要的投資額為5萬元人民幣的等值外幣。(其間所需的時間約為3~6個月)
指數期貨是直接將指數“貨幣”化。比如令(即人為規定)上證指數每一個點的價值為200元/手,當上證指數從1350點升至1500點時,投資者每買一手[約需投資1500×200×0.0515000(元)]就有機會盈利30000元。
※國民運用熟練程度及應用技巧
國民期貨投資運用熟練程度評級:★★
點評:期貨交易是人類社會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早在清代時期,國內已經有期貨交易的雛形了。在經過近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國期貨的發展經曆了一個艱難曲折、坎坷不平的曆程,充分顯示了期貨交易的頑強生命力。但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因為期貨交易的門檻較高,風險較大,很多的投資者對於期貨的認識都非常的薄弱。隨著近兩年中國投資熱潮的出現以及經濟形勢,特別的是國際糧食價格、貴金屬價格日益上漲的今天,期貨市場已經成為我國除基金、股票外的另外一個投資大市場,雖然有好多的投資者運用的還不夠純熟,但是這種趨勢的演變必將使越來越多的人從中獲得收益,也必將使越來越多的人有興趣掌握期貨交易的投資知識。
□期貨投資者應該掌握的知識內容
所謂期貨交易,也叫“合約交易”,即合同交易。交易者之間的交易相當於隻是簽了一個合同(不像股票買賣,交易一旦發生就意味著錢貨兩清了),該合同今後還可以轉讓(即所謂的平倉);維持合同權利的基礎就是保證金:保證金如果沒有了就沒權利再繼續持有合同了——當然,如果以後又有保證金了,以後還可以接著再玩。
在期貨交易中保證金一般占合同金額比例的5%~20%,所以,當行情波動5%~20%時,某一方的盈利可能翻番,另一方則理論上分文不剩。因此,期貨投機的重要表現形式就是“逼倉”——令某一方保證金不足而被迫“平倉”,俗稱“斬倉”,而另一方則從而獲利。相對而言,由於在短時間裏籌集貨物的速度一般比籌集資金的速度要慢,因此期貨的逼倉經常表現為“多逼空”。最直觀的表現是,在現貨行情疲軟、期貨行情不跌反漲時,十有八九是要發生逼倉了。
1.保證金製度具體如何履行
如果把期貨保證金與買樓花的定金相比較,隻不過期貨保證金主要的不是購樓“貨款”的一部分,而是用以平衡多空(或曰買/賣)雙方隨時發生的浮動(以及事實)盈虧。以天然膠為例:多空(或曰買/賣)雙方在13700元成交後,當行情漲至14100元時,相當於多方有400元/手的浮動盈利,而空方則有400元/手的浮動虧損,交易所隨時要將虧損方虧損部分的金額從其保證金賬戶內劃撥到盈利方的保證金賬戶內(當然還有手續費也要從雙方保證金賬戶內劃撥出來),如果某方出現保證金值低於規定數額(注意:不是說1分錢都沒有了!),交易所有權對其予以強行平倉。
2.逐日盯市製度
由於期貨行情在一天內的波動幅度經常會很大,如果以“瞬間”的盈虧結果來作為對某方實施比如“強行平倉”的行為的話,極有可能一方麵引發大量的交易糾紛,另一方麵甚至導致整個交易根本就無法正常進行下去,所以交易所一般采取或在收市前的某個時間、或在次一個交易日開市前的某個時間作“資金結算”。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證金不足的一方若不能及時將保證金予以補足,交易所才對其行使強行平倉的權力。這就是所謂“逐日盯市”製度。
3.套期保值
現貨市場的供需雙方在未來某時間對商品有賣/買要求,因擔心在該時間到來時的價格不利於自己的要求,於是願意在現在期貨市場上的價位先行賣出/買進同等數量的期貨合約以鎖定成本,此行為即為套期保值。套期保值分買入套期保值和賣出套期保值兩種,從事賣出套期保值可以向交易所申請用注冊倉單質押作保證金用而不必再準備全部所需要的保證金。從事買入套期保值也可以向交易所申請用其他有價證券質押作保證金用而不必再準備全部所需要的保證金。
期貨市場和批發市場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期貨市場不以實貨交割為主要目的和手段,一旦發生大規模的實貨交割某種意義上就意味著事實上已經發生了逼倉。所以,為了迫使實貨交割量減少,交易所會采取一係列的約束措施。主要有:大幅度提高交割月合約的保證金比例、大幅度增加交割手續費等。
4.關於“爆倉”
由於行情變化過快,投資者在沒來得及追加保證金的時候、賬戶上的保證金已經不夠維持持有原來的合約了;這種因保證金不足而被強行平倉所導致的保證金“歸零”,俗稱“爆倉”。
5.會員席位
與股票買賣一樣,購買會員席位是經紀商(證券公司)的事,跟投資者沒有關係。
期市交易的最小單位是什麼?與股票買賣一樣,也叫“手”。隻是對於不同的品種、“手”的標準也不一樣:比如天然膠期貨曾經是5噸/手。
6.參與期貨交易的幾個步驟
(1)開戶:其過程與股票開戶的程序是一樣的。
(2)注資:一般準備“最小單位”所需要的10倍以上的資金為宜。比如“最小單位”需要3000元,那麼就準備30000元吧。
(3)了解和熟悉各種交易製度以及相關術語。
(4)學會並熟練掌握如何計算浮動盈虧。
7.交易手續費
開倉時收一半,平倉時收一半。各個交易所或品種之間的標準不一,大約相當於2、3個點的值。
期貨合約裏的“2月”、“8月”是指合約截止月份,也叫交割月份。
8.關於“套利”
比如某甲在13700元買進R308(即2003年8月交割的天然膠合約),計劃在R311上拋出,假如要在同一時間完成,二者之間的價差(也叫基差)必須大到什麼程度才有利可圖呢?這裏涉及這樣一些費用。
(1)從事套利在期貨市場上投入保證金的利息支出。
(2)購買天然膠的貨款所占用資金的利息支出。
(3)8~11月的倉儲費用。
(4)增值稅:(賣價-買價)×0.17.
假設以上項目內容合計為350元,就意味著當在同一時間R308為13700元/噸、R311為14050元/噸以上時,理論上同時買R308賣R311是穩賺不賠的。
如果你還不急於“兌現”,這期間隻要假設R312比R311高出一定的價位,都可以在平掉原來持有的R311合約的同時,轉拋R312.
9.關於惡性逼倉
惡性逼倉的最惡劣行為是棄盤,也叫棄倉。當逼倉主力感覺到逼倉的風險已經堆積到無法釋放的地步時,其會將所持有的合約快速集中到若幹個“新”席位(一般情況下,該席位的所有者或無人敢惹、或傻得可愛、或願意“監守自盜”)上(其實,整個逼倉的過程一直也是在各個席位之間倒倉的過程)。這樣,逼倉的“利潤”和本金被倒出來了,在“新”席位上僅保留“初始保證金”——也就是維持保證金;一旦行情逆轉,其立即就會出現保證金不足的現象;由於此時“逼倉”主力已經人間蒸發,所以很快就會發生因無人抵抗而導致的連續“停板”。而交易所很快會發現這些“新”席位已經“爆倉”了,席位“爆倉”的後果就是交易所要接下其手頭上的所有未了結的持倉。交易所為了自保,必然會要求“對手”掛出平倉單;但是,這時候“對手”離解套還早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