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得少總比不賺強,不賺總比虧損強,小虧總比大虧強。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突破掌握,但心理磨煉終究要經勵一個漫長的過程。
三、金叉賣點在個股中的應用
金叉賣點在實際操作的個股中真正應用起來是很難的,它與傳統的經典理論相悖,這不得不讓人對它的應用產生懷疑。但有一點交易者是要明白的,與其死守經典理論被套,還不如來個逆向思維操作,最差結果不也是被套嘛。政府和人民都在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我們股民為何就不可以呢?守株待兔從來就沒有成功的先例。
下麵就從滬深兩市中隨便抽選幾支個股來加以分析,看看金叉賣點在這些股票中的演繹過程以及運用後的成功幾率是多高。
1、深市股票:深紡織A(000045)
A點位置是一根長陽線並列一根長陰線,就像是“雙龍入海”,行情該是階段性到頂了。從A點到B點一路狂殺,中間雖然有過一根弱反彈的陽線,但第二天就是變本加利的跌停板。這一走勢再次證明,下跌的速度比你想像的要快得多的多。
B點到C點完成了對10天均價線的整合,C點位置出現了5天均價線與10天均價線的第一次會師,金叉握手,這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形態位,在C點的放量長陽線出來後,就是最佳的進場點了。
從C點到E點的上漲采用了六連陽的走勢,不急不燥。此時你也要不急不燥,因為即使是在C點收盤的位置進場,後麵5根K線的最低點仍然沒有回打到你的成本價附近。
E點是這一波段的高點,而這一波的高點正好出現在10天均價線金叉20天均價線的位置,難道真的就這麼巧嗎?我們見到過太多這樣的形態圖,為什麼不去思考一下呢?
如果在D點的金叉位置賣出,也許你會失去E點上影線附近的利潤,但是同時你也有可能要承擔整根陰線的損失。經典書上一直強調金叉是好事,可是這個短線波段的高點恰恰是出現在了這個位置,難道不值得我們思考嗎?
2、滬市股票:雲南城投(600239)
A點位置是一個轉折買點,從A點到B點是5個交易日的上漲,B點位置的股價是最近二十多個交易日的高點,而B點下麵對應的正好是10天均價線金叉30天均價線。B點後麵的股價沒有再創新高,收出了兩根小陰十字星。
從B點到C點又上漲了幾個點,C點的股價又創出了新高,C點位置的次日但開始了三連陰的回打。有意思的是,C點位置下方對應的20天均價線和30天均價線正好形成了金叉。為什麼每次股價新高之後,均線都會發生金叉?而金叉後麵為什麼緊跟著就是回調的陰線呢?
這種金叉出現後就下跌的現象不是個別存在的,幾乎每支股票的圖形上都能夠找到這樣的形態。隻是有時候我們看得太熟悉了,就覺得沒什麼異常。實際上,每支股票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我們要把熟悉的東西用陌生的眼光來看,從新角度出發來研究,這樣我們的分析技術太能提高,才能將所學為我所用。
3、滬市股票:中體產業(600158)
A點到B點完成了10天均價線的整合工作,這個小波段的上漲采用了慢牛小碎步的走法到達B點,此時10均價線正好金叉20天均價線。
雙陰回打至20天均價線時,是一個低吸的好點,接著後麵又產生了幾個交易日的上漲,到C點位置是股價的階段性高點。此時下麵20天均價線正好金叉30天均價線,之後開始了四連陰回打。
任何一支個股,隨便打開K線圖來看,就能找出多處金叉對應下跌的形態,這種形態如果再配合量能的支持,那麼可靠度是非常高的。
關於金叉賣點就介紹這麼多,這是一種反傳統的技術方法,運用起來可能不太習慣。但不習慣總比虧錢好,所以為了保證自己資金的安全,請大家細心觀察和體會此類形態出現後股價的走勢,為以後的靈活應用打好基礎。
第三節 周期賣點
周期賣點是最簡單的一種賣點分析方法,這種賣點的技巧運用起來也非常簡單,你隻要數K線就可以判斷出是否要賣股出局了。但是,任何一種技術分析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獨自運用的,周期賣點的應用也同時要結合政策、大盤、板塊、K線形態、量能及均線係統來具體應用。
周期賣點需要記住幾個關鍵時間段:
一到兩天、三到五天、八到十天、十三天
為什麼是這幾個時間段呢?這是根據以往經驗總結得出的,沒有嚴謹的科學根據,但這並不防礙它的準確性與有效性,這些時間段是根據不同的行情設置的持股時間。時間周期到了,就要做相應的減倉或清倉動作。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與其他技術性指標配合使用。
1、一到兩天:
這個持股的時間周期主要是針對超級短線而言的。一般情況下,做超級短線的出局標準就是賺了就走,決不糾纏。有時捕捉到非常強勢的股票,會接連拉一兩個漲停板。遇到類似情況可以根據具體走勢多持一天,但最好不要超過三天。
A點到B點完成了5天均線和10天均線的整合,如果在B點收盤的位置進場,第二天可以有三到四個點的收益,後麵是三天十字星的調整,交易重心沒有下移,隻是要承擔時間成本。
C點位置是短線的又一個進場點,次日收出大陽線,而且在E點放出了近期巨量,如果是穩妥性操作,收盤前就該出場了。也有的投資者認為拉出大陽之後次日肯定還有一波上衝,到時候再走也不遲。
D點位置就是次日上衝後收出陽線,低開高走,漲幅不大,在這根線上超短線的一定要離場了。不但兩天的量能巨大,而且10天均線正好金叉60天均線,聯想到金叉賣出的方法,結合大盤的走勢,在收盤前就出局了。
賣出股票後的走勢,D點位置成了短線的最高點位。從D點跌到F點,正好將C點到D點的上漲利潤跌沒了。超級短線的操作法則就是:能賺則賺,不賺則跑。不能給自己留有餘地,否則到最後超短線變成超長線,超長線變成超級股東了。
一般喜歡做超級短線的交易者差不多都會去捕捉漲停板的股票,這樣漲停的次日基本上都會有一個向上衝高,衝到高點的時候出局,這是最常見的超短線操作方法。統計數據表明:漲停次日最高點平均漲幅為6%;如果當日漲停價進場,按次日收盤價計算,平均收益為2.8%;7元以下的漲停股,以次日收盤價賣出,平均收益在4%以上;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發現,隻要能果斷決策,追擊漲停,次日了斷,也可以獲得較好的收益。
2、三到五天:
這個持股的時間周期是對於短線交易而言的。通常一支個股的短線行情會持續三到五天,之後要進行短線回調。如果交易者鍾情於短線操作,且不願意參與回調,那麼就可以根據時間周期判斷自己是否需要離場。當然,如果有其他技術指標加以印證就要走的更堅決了。
深市股票 農產品(000061)的整合走勢圖,圖中A點、B點、C點這三個點的位置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A1和A2的高點位置也相差無幾,如果是做長波段的大波段的話,這種均線整合的走勢是賺不到利潤的。漲上來,跌下去,再漲上來,再跌下去,如此反複,目的是調整均線的方向,這是一個過程,用時間換取上漲的空間。
從A點到A1點,是3根小陽線,次日高開低走,陰線回調,前麵的利潤被消耗。
從B點到B1點,是3根陽線,其中有一根是中陽線,次日仍然是高開低走,陰線回調,這次一共調整了6個交易日,仍然把之前的上漲抹平了。
從C點到C1點,是4根陽線,其中有兩根中陽線,這次上漲的力度比前兩次稍大一些。之後是三連陰回打,最後一根大陰線有點嚇人,把前麵所有的上漲全部抹掉了。
從D點到D1點又出現了三連陽的上漲,其中有一根大陽線。
從D1點的位置後麵又開始回調下跌。
通過上麵這幅圖形我們可以總結出:
(1)短線波段的上漲大都集中在三到四個交易日,所以持股時間不能超出這個範圍。
(2)短線波段的下跌回調周期也多是三到四個交易日,時間周期到了就可以勇敢的低吸。
3、八到十三天:
這個持股的時間周期是針對小波段操作而言的。比如,一支個股在漲了四五天之後,回調了兩天,之後拉起來又漲了三四天,完成了一個小波段。喜歡做波段的交易者可以不必太在意短線的調整,持股的時間可以持續到八到十三個交易日左右。
這樣做的風險是如果大盤的指數環境不好,中間回調的時候可能會把前麵的利潤丟掉。但機會是如果指數環境好的話,那就會繼續享受後麵的上漲。
A點位置,不是一個最佳進場點,但在次日收出陽線後可以進場,從A點的位置到B點,正好是13個交易日。期間有過兩次陰線回調,但之後仍然向上。B點是一個波段出場點,原因一是時間周期夠了,二是高位十字星給出離場信號,三是股價遠離20天均價線需要回抽。
B點到C點是五連陰的回檔調整,如果按照周期場點出場的話,這個下跌就可以避免了。C點到D點又是一段上漲,時間是11個交易日。E點到F點的上漲持續了8個交易日。在F點回調之後,出現了一波強勢上漲。
八到十三天的時間周期,優點是有時候可能會等到一波大行情,後麵才是真正的拉升,如果抓住這一波上漲的話,收益是比較可觀的。缺點是由於持股時間稍長,靈活性就會稍差一些,有時侯回調的幅度如果較大的話,會失去前麵賺取的利潤。
機會與風險永遠都是並存的,有失去利潤的可能,也有賺取更大利潤的可能,這種時候關鍵是看機會與風險比率。如果機會大於風險就值得去搏一把,如果風險大於機會就要學會放棄機會。
上麵分析了三種不同的賣點技巧,這些技巧交易者可以在實戰中一邊驗證,一邊應用,這樣印象深刻,也不容易出錯。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具體的時間周期不是用來生搬硬套的,所有的操作都要因股而異。有些個股的走勢適合來回做三到五天的小波段,而有些個股卻適合做八到十一天的中波段,還有些個股一橫就是兩個月,什麼波都沒有,對於不同的股票要選擇不同的方式來應對,而且做隨機應變。比如一支股票你買進的時候是按照三到五天的小波段操作的,但之後發現該股的走勢很強勁,沒有要回調的意思,那就要順手多持兩到三個交易日也無防。
股市一天千變,就像茫茫的大海,表麵上可能風平浪靜,實際上下麵卻暗流湧動。沒有一種方法可以保證你永遠平安,但有多種方法可以讓你盡量避開險灘。股市中我們不求萬無一失,隻求盡量避免損失。有時候,避免損失同樣也是賺錢,甚至比賺錢的意義更重要。不會保護自己的人,即使現在賺錢,將來也會很危險。
另外,無論運用哪一種技巧,操作的前提都是當前的政策與指數環境,這是應用一切技術最根本的前提條件,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