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中國視角論通貨膨脹向通貨緊縮的轉換
經濟研究
作者:安冬
【摘要】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從改革開放到本世紀發生了危機——高漲——危機的周期性轉換,這一過程就是一部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交替轉換的曆史。本文從中國國情出發,深入分析我國通貨膨脹向通貨緊縮的轉換過程,探究其發生的內在及外在原因和機製,並據此提出中國應對這一轉換的建議及對策。
【關鍵詞】中國 通貨膨脹 通貨緊縮 轉換 原因 對策
一、基於微觀經濟角度
(一)通貨膨脹導致通貨緊縮的原因和機製。
基於微觀層麵論通貨膨脹向通貨緊縮的轉換,我將從貨幣量的角度入手進行分析。正如大眾所感知的,通貨膨脹表現為一般物價水平的不斷上漲,伴隨而至的是相同的社會財富量,由於其價格的不斷上漲需要更多的貨幣去代表它。可見,在通貨膨脹程度不斷加深的情況下,貨幣量必定越來越短缺。隨著貨幣量的短缺,一般價格水平便會停止上漲,價格將見頂,此時社會財富所包含的的貨幣量達到峰值,而這筆最大的財富卻因之後的一般價格水平的下降而無法兌現,俗稱被套住了,無法再實現它所包含的謀利目的。因此伴隨一般價格水平的下降,投機於價格上漲預期的投機資本便會抽離市場,於是一般價格水平呈現出更快的下降趨勢。並且,一般價格水平下降的越快,投機資金逃離市場的速度越快;反過來,投機資金逃離的越快,一般價格水平下降的越快,最終將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通貨緊縮便無法避免的出現並快速蔓延開來。這便是通貨膨脹導致通貨緊縮的根本原因,也是市場經濟必然呈現周期性的根本原因。
正如上文分析的,伴隨通貨緊縮的是社會財富被套住,無法兌現。那麼,通貨膨脹時期的物價水平越高,之後麵臨的通貨緊縮局麵便越嚴重。所謂通貨緊縮,並不是單純說貨幣量多少的問題,而是指貨幣量難以實現,即難以解套在通貨膨脹時期已購買的商品。因此,伴隨愈加嚴重的通貨膨脹局麵出現的是愈加嚴重的通貨緊縮狀況。
(二)我國應對通貨膨脹向通貨緊縮轉換的建議和對策。
通貨膨脹必然導致通貨緊縮,通貨膨脹對於一國的經濟發展最大的危險並不在於一般物價水平的不斷上漲,而是在於價格上漲後的下跌。當一般價格水平從高位下跌,將會使社會財富麵臨嚴重貶值,許多人將麵臨資產嚴重縮水,甚至負資產化,社會財富被通貨緊縮的蔓延而套住,經濟開始出現嚴重泡沫。此時,經曆過通貨膨脹向通貨緊縮的轉換過程,銀行體係將麵臨危機,許多企業將麵臨破產的慘境。此次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海嘯”便是這一過程的真實寫照。
由此可見,要避免通貨緊縮與經濟衰退,就必須控製通貨膨脹的產生及擴散,而不像非經濟學者所幻想的那樣,為了避免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便容許通貨膨脹的任意存在及深化。容許通貨膨脹的存在,本身將導致更加具有危害性的通貨緊縮的產生和肆虐。此外,當通貨緊縮已經存在並已對經濟、生活產生不利影響時,擴張的貨幣政策已無計可施,取而代之的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政府當局可以采取一係列刺激總需求的財政政策,比如增加政府購買、降低稅率水平和增發出口補貼。此外,作為“政府的銀行”的中央銀行可以逆市場而行,調節市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