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德原本在擔任雕刻陶磚的工作。有一天,富翁歐格尼斯來向他訂購一塊刻有法律條文的陶磚。阿卡德說,他願意連夜雕刻,到天亮時就可以完成,但是唯一的條件是歐格尼斯要告訴他致富的秘訣。等到天亮時,阿卡德完成了陶磚的雕刻工作,歐格尼斯也兌現了他的諾言——他隻告訴阿卡德一句話:你賺的錢中有一部分要存下來。一年後,當歐格尼斯再來的時候,阿卡德很驕傲地告訴他,他照他的方法做了。歐格尼斯就問:“那存下來的錢,你如何使用的呢?”阿卡德回答:“我把存下來的錢借給了鐵匠去買青銅原料,然後他每個月付我一次租金。”歐格尼斯說:“很好,那麼你如何使用賺來的租金呢?”阿卡德說:“我用賺來的租金吃了一頓豐盛的大餐,並買了一件漂亮的衣服,我還計劃買一頭驢子來騎。”歐格尼斯笑了,他說:“你把存下的錢所生的子息都吃掉了,那你如何期望它們能給你賺更多的錢呢?隻有等你賺到足夠的財富時,你才能盡情享用而無後顧之憂。”
理財感悟:
這是我們理財中必然講到的一個故事,因為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卻基本囊括了理財中兩個重要的原則:(1)要先懂得儲蓄。任何一棵參天大樹,都先是一顆種子。隻有今年留下種子,明年春天播種下去,才能獲得新的果實。假如你把你收益的資金全都消費掉了,一點積蓄都沒有,那你即便是遇到好的投資機會,你也隻能任其在你麵前溜走。(2)要善於管理和保護你的資金。金錢必定有增有減,必須懂得管理讓它保本、保值,然後是增值。假如你有一筆財富,你每天就這樣坐吃山空,總有枯竭的一天。所以重要的在於你能讓錢生錢,那樣你的財富才會持久。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已經成了典型的“月光族”,花錢如流水,也不節製,出手時動作很瀟灑,但一到關鍵的用錢時刻,捉襟見肘也非常尷尬。每當老人生病、孩子教育等需要花錢時,就更顯得無能為力了。諸如田鼠之輩都知道儲備糧食以便安然度過寒冬季節,自恃聰明的人類,更加應該學學田鼠這種防患於未然的理財思路。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美國老奶奶和中國老奶奶的買房故事,一個先住房後付錢,而另一個是先存錢後買房,典型的消費觀念的不同。不可以簡單地評價其“誰好誰不好”,畢竟兩國環境存在差異。西方在教育基金、養老保險這些製度保障方麵比較健全,可以說讓人們消費之餘感覺是有強大的社會保障支持的,可以毫無後顧之憂。而中國的社會條件,尚不允許我們如此。就像一句俗話:“看菜吃飯”,我們也就隻能根據自身的情況自個掂量著辦。但是任何時刻,能夠有計劃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資金,做到心中有數才是合理的理財之道。如何管理和運用資金,且看看專業人士的錦囊意見:製訂投資理財計劃,堅持“三性原則”——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所謂安全性,是指將家庭儲蓄投向不蝕本並且購買力不因通貨膨脹而降低的途徑;所謂收益性,是指將家庭儲蓄投資之後要有增值,當然盈利越多越好;所謂流動性,是指家庭儲蓄資金的運用要考慮其變成現金的能力,以保證應急之需。了解和掌握相關領域和學科的知識。在進行家庭投資理財的過程中,將涉及金融投資、房地產投資、保險計劃等組合投資。因而,首先要了解投資工具的功能和特性。同樣,家庭投資也離不開國家經濟背景,宏觀經濟導向直接製約投資工具性能的發揮和市場獲利空間。
家庭投資要衡量風險承受能力,因此掌握一定的投資技巧、合理分配資金、把握投資方向至關重要。一般來講,最適宜普通家庭的投資構成是:家庭收入的30%買債券,20%買股票,10%買保險,10%用於其他投資,剩餘的30%作為生活開支。當然,各個家庭承受風險的能力不同,可以適當調整比例。
名人名言:
賺錢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賺錢的種子,便成不了事業家。善於理財的人,善於運用錢財的人,一定不愁沒有錢做事,而且一定能以很少的錢做很多事情。
——張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