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規避股市裏的風險(1)(2 / 3)

四、製定周詳的資金運作計劃

俗語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股票交易中的資金就如同我們賴以生存解決溫飽的大米一樣。大米有限,不可以任意浪費和揮霍,因此巧婦如何將有限的“米”用於“炒”一鍋好飯,便成為極重要的課題。

同樣,在血雨腥風的股票市場裏,如何將你的資金作最妥帖的運用,在各種情況發生時,都有充裕的空間來調度,不致捉襟見肘,這便是資金運用計劃所能為你做的事。

股票投資人一般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市場價格的漲跌之上,願意花很多時間去打探各種利多利空消息,研究基本因素對價格的影響,研究技術指標作技術分析,希望能做出最標準的價格預測,但卻常常忽略本身資金的調度和計劃。

事實上,資金的調度和計劃、運用策略等所有一切都基於一項最基本的觀念——分散風險。資金運用計劃正確與否,使用得當與否都可以用是否確實將風險分散為標準來進行衡量。隻要能達到分散風險,使投資人進退自如,那便是好的作法。至於計劃的具體作法那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因為世界上有1000人就會有1000種性情、觀念、作法、環境的組合,任何再高超再有效的計劃也須得經過個人的融彙貫通才會立竿見影,不能生搬硬套,這點請投資人千萬記住。

時下市場上存在一種觀點,認為分散投資風險就是將所有的資金投資在不同的股票之上。因此就真的有人將100萬資金分成若幹份分別投向不同的股票市場、不同股票之上:花20萬買“深發展”,20萬買“長虹”,30萬買“海爾”,20萬買“華聯”,最後10萬再買點“金杯”。

這樣的操作,不但起不到分散風險的作用,反而更容易將事情搞糟。萬一5種投資裏有3種行情走反,他馬上手忙腳亂,無法應付接踵而來的變化。一如同時從天上掉下5個西瓜,接住1個,接不住其他4個,接住2個,接不住其他3個,或者,最常發生的情況是,5個西瓜都跌碎。這樣的操作,陡增風險。

真正的風險分散方案,概括地說就是不要一次性把所有可投資的資金悉數砸進市場。

投資人,尤其是初入市場的投資人,手中握有的股票種類應該盡量單純,絕不能如上例所述選擇不同市場、不同種類、不同性質的股票。這樣在行情分析預測以及應付不時出現的意外行情時,才不會左支右絀,窮於應付。在具體操作上,可將資金分成三份。第一份作為第一次投入的先鋒隊,第二份作為籌碼,第三份作為補投資金。例如100萬的資金可分為40萬、30萬、30萬這樣3份,在作價格行情分析後,選擇適當品種投入第一份資金40萬開倉交易;當行情如預測一樣走勢時,隨即投入第二份資金30萬作為籌碼,逐漸加碼,並隨即選定獲利點獲利離場;當行情走反,朝著不利方向發展時,此時第二份資金30萬配合做攤平。而最後一份資金30萬元,可以靈活運用,在行情大好時追殺,在行情大壞時當成反攻部隊,彌補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些動作均必須將較準確的行情判斷和資金策略配合使用,保持清醒克製的頭腦,行情走對時要下得狠心加碼追殺,行情走反時要冷靜選擇反攻機會。

五.正確選擇投資對象。

選擇適當的投資對象亦為投資前應考慮的重要工作,對象選對了可在短期間獲得幾倍的暴利,選擇錯誤時天天眼見別的股票節節升高,而自己的卻如老牛拖車,跌時別的股票緩緩下跌、時而反彈,而自己的卻連連下跌且無反彈。

至於選擇何種股票最好,要視當時的經濟環境,投資人個性和對股市的了解程度以及經驗而定。通常不怕冒風險,股市經驗豐富的人多半喜歡買賣漲跌幅度大的熱門投機股;而一些正要或剛投入股市的人應該投資獲利能力強、漲跌幅度稍緩而流通性仍然很大的優良熱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