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比較與分析
財會金融
作者:薑慧敏
【摘要】
注冊會計師審計業務中經常用到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兩個概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注冊會計師行業取得了快速發展,為了進一步區分和識別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科學劃分兩者之間的責任界限,切實維護企業和注冊會計師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的發揮審計在經濟管理中的有益作用,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我們要深入探討和研究二者之間的聯係和區別。
【關鍵詞】注冊會計師;會計審計;審計責任;責任界限
一、審計責任及其法律性質
審計責任是針對獨立第三方而言的,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要承擔一定的審計責任,要求注冊會計師嚴格依照獨立審計準則辦事,加強對審計程序的監管,及時出具嚴謹的審計報告,並對審計報告的負責,保證其合法性和真實性。審核主要包括兩方麵的內容:(一)加強審計報告的合法性。注冊會計師及事務所在出示審計報告時,必須嚴格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為指導,保證審計報告的獨立性。(二)保證審計報告的真實性。相關會計部門要切實保障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加強對公正性、可驗證性以及如實反映等方麵監管。從被審計單位管理層、企業股東、注冊會計師以及事務所三方麵而言,被審計單位在行使審計業務時,主要是代替股東聘用的的注冊會計師行使職能,這種審計委托關係帶有強烈的法律強製性。在考察《審計業務約定書》時,審計責任的法律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對利害關係人而言,審計具有一定的法定色彩,注冊會計師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保證審計報告的合法性和真實性,包括對外的法定責任和對內的約定責任;就委托人而言,注冊會計師要嚴格遵守《審計業務約定書》的相關規定,自覺完成審計任務。
二、會計責任及其法律性質
會計責任主要是指會計責任的主體依法承擔會計行為造成的後果,其涉及多方麵的內容,有保護資產的完整、安全,建立完善的內控製度,對會計資料的合法性、完整性以及真實性負責。保護資產的完整、安全要求會計人員以及會計機構對於不符合實際而未被處理的會計資料予以查處,保證資產的完整和安全。建立完善的內控製度,要求會計部門的相關人員進一步強化內控機製,對會計人員的職責以及工作要求、紀律等進行明確劃分,切實保障會計操作人員嚴格依法辦事,保證工作的有序進行,從源頭上杜絕各種違法亂紀和舞弊行為的發生。對會計資料的合法性、完整性以及真實性負責,要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可靠,要求會計核算以實際經濟行為為指導,真實、準確的反映企業經營狀況。會計資料的合法性要求企業嚴格遵守行業規範以及法律法規,保證企業的會計核算、財務支出以及各項經濟行為在法律範圍內進行。會計資料的完整性要求注冊會計師及事務所提供完整、係統、全麵的會計核算資料,防止疏漏和以偏概全現象的出現。會計責任在法律層麵主要表現為其是由法律強製規定的,必須執行的民事責任。會計責任主體要科學嚴謹的管理和控製會計信息,而且能清醒認識到會計信息以及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國家法律將會計責任定義為無過錯責任,具體說來就是,隻要是由於會計信息不實導致的過錯,無論會計主體是否存在直接責任,都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