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風險預警是將融資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事先向企業發出警報,它是保證企業財務管理係統功能與秩序處於可靠、可控狀態的“安全”能力。關於融資風險預警的研究方法大部分沿用傳統的判別分析法和LOGISTIC回歸方法,這些方法多數是直接或間接地依賴於線性函數來建立模型,往往並不能很好地擬合複雜的實際數據。最近也有學者用人工神經網絡方法來研究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問題的,但人工神經網絡方法非常複雜、不易掌握。下麵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研究企業的融資風險預警問題。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是模糊數學中應用的比較廣泛的一種方法。在對某一事務進行評價時常會遇到這樣一類問題,由於被評價對象是由多方麵的因素所決定的,因而要對每一因素進行評價:在對每一因素做出一個單獨評語的基礎上,如何考慮所有因素而做出一個綜合評價,這就是一個綜合評價問題。對於企業的融資風險狀況,其影響因素具有極大的複雜性,精確化能力的降低造成對係統描述的模糊性,運用模糊手段來處理模糊性問題,將會使評價結果更真實、更合理。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建立須經過以下步驟:
6.3.1 融資風險預警指標的選取
預警指標的設計和選擇是建立預警係統的重要前提。最基層指標的選定是根據指標的含義和所反映的內容對總目標的影響程度判斷得出的。在具體的預警指標的選取方麵,考慮到各指標間既要相互補充,又不能重複;既要有代表性,又要盡可能的綜合反映企業的運營狀況,以便能更好地對企業所麵臨的風險狀況進行預警;再根據各指標反映的公司經營狀況的側重點不同,將預警指標分為反映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四個方麵的指標。
(1)償債能力指標。穩定性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企業的償債能力和資本結構反映穩定性。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企業償債能力太弱,特別是短期償債能力太弱的情況下,將可能直接導致企業融資風險。
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100%
其中:
流動資產=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賬款+應收票據
流動比率代表企業以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的綜合能力。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比率越低,則意味著企業短期償債能力不強,但如果比率過高,說明企業可能不善舉債經營,經營者過於保守,將導致企業短期資金的利用效率較差。速動比率代表企業以速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的綜合能力。速動資產是指從流動資產中扣除變現速度最慢的存貨等資產後,可以直接用於償還流動負債的那部分流動資產。由於剔除了變現能力較弱的不穩定的資產,因此,速動比率較之流動比率更能準確、可靠地反映企業資產償還短期負債的能力。一般情況下,速動比率越高,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的權益越有保證。國際上通常認為,速動比率為100%時較為合適。
資產負債率。
一般情況下,資產負債比率越低,表明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擔的風險越小,但企業不能充分地發揮負債的財務杠杆效應。
已獲利息倍數。
其中:
息稅前利潤總額=淨利潤+所得稅+利息支出
已獲利息倍數不僅反映了企業獲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償還到期債務的保證程度,它既是企業舉債經營的前提依據,也是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大小的重要標誌。一般情況下,已獲利息倍數越高,表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國際上通常認為,該指標為3時較為適宜。從長遠來看,該指標至少要大於1,如果過小,則表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低下,負債缺乏應有的保障,長此以往,企業將陷入融資風險危機。
131
(2)營運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是指企業基於外部市場環境的約束,通過內部人力資源和生產資料的配置組合而對財務目標實現所產生作用的大小。營運能力的強弱是企業財務控製狀況的最有力體現。
應收賬款周轉率。
周轉率的高低反映了企業應收賬款變現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周轉率高表明:收賬迅速,賬齡較短;資產流動性強,短期償債能力強;可以減少收賬費用和壞賬損失,從而相對增加企業流動資產的投資效益。周轉率低則會影響企業財務的運作,嚴重時會引發融資風險。
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速度的快慢,不僅反映出企業采購、儲存、生產、銷售各環節管理工作狀況的好壞,而且對企業的償債能力及獲利能力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一般來說,存貨周轉率越高越好,同時存貨一定要保持結構合理、質量可靠。
總資產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率越高,表明企業全部資產的使用效率越高;反之,如果該指標較低,則說明企業資產利用率較差,最終會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和企業的財務狀況。
(3)盈利能力指標。盈利能力就是企業資金增值的能力,它通常表現為企業收益數額的大小與水平的高低。隻有盈利才能保證企業的債務得到償還,最大可能地避免財務危機的發生,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主營業務利潤率。
主營業務利潤率越高,表明企業主營業務市場競爭力強,發展潛力大,從而盈利能力也越強。
成本費用利潤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越高,表明企業為獲得利潤而付出的代價越小,成本費用控製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強。
淨資產收益率。
淨資產收益率是評價企業自有資本及其積累獲取報酬水平的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標,反映企業資本運營的綜合效益。
盈餘現金保障倍數。
盈餘現金保障倍數是從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動態角度,對企業收益的質量進行評價,在收付實現製的基礎上,充分反映了企業當期的淨利潤中有多少是有現金保障的。
(4)發展能力指標。發展能力是企業在生存的基礎上,擴大規模、壯大實力的潛在能力。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占有能力、預測企業經營業務拓展趨勢的重要標誌。
資本積累率。
資本積累率反映企業資本的保全性和增長性,是企業發展強盛的標誌,也是企業擴大再生產的源泉,展示了企業的發展潛力。
通過對上述指標含義的介紹,可以看出指標的選取,涵蓋了企業可以控製的可能造成企業融資風險的四大方麵,能夠比較全麵、準確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據此,可以構建融資風險預警指標係統基本結構。但是企業在具體選擇指標的時候,必須綜合考慮企業融資行為的特點和所處的融資環境,選擇合適的預警指標。融資風險預警係統的指標體係應具有時效性,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融資風險預警指標體係應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為了及時對融資風險進行跟蹤評價與預測,可適時根據預測結果與實際狀況的擬合程度對指標體係中的指標及其權重進行調整修正,以更好地實現對融資風險的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