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動兮烽煙起,拭甲兵兮共偕行。
塞上風兮簫聲冷,月當空兮夢故裏。
雁南歸兮盼傳書,戰鼓起兮征塵來。
人馬錯兮兵戈接, 士爭先兮斬將旗。
大風揚兮征途遠, 駕長車兮破虞山。
持長铩兮攜強弓,身首離兮心不悔。
身雖亡兮誌猶存,魂不滅兮為鬼雄。
“《國殤》,這就是大夏的《國殤》啊!”
在遠處遠遠的觀看著這一切的梁軍降兵都靜靜的看著這一切,梁軍降將則是感歎著,聽著夏軍一遍又一遍的唱著《國殤》,蒼涼雄渾的聲音縈繞著這片大地。
火光漸漸的熄滅了,曾經生龍活虎的戰友變成了小小的一堆灰燼,裝在了一個小小的壇子裏。
看著嚴軾的骨灰壇,再看看驍騎軍整整三車的骨灰壇,趙雲再也維持不了那份堅毅的表情了,不止是趙雲,還活著的驍騎軍將士也個個淚流滿麵,就算心如鐵石此刻也是繞指柔。
四萬九千七百三十一人,這是夏梁交戰倒下的夏軍將士,除此之外,還有三萬將士將因為傷病除役。對應的,梁軍三十萬騎兵近乎全軍覆沒,步軍倒是活下了接近四十萬,但也有三十多萬埋進了黃土。
薛仁看著這份數字臉色真的不好看,當然,夏軍眾將的臉色也沒一個好看的。其實梁軍別看活下了四十萬,但真正還能呆在軍中的估計也就一半多點,因為另外接近一半的人幾乎都是缺胳膊斷腿,如果不是梁軍投降的及時,夏軍也秉著一視同仁的原則救治,估計梁軍能活下來三十萬就不錯了。
要知道,軍中的傷亡除了正麵硬碰硬的時候外,就是傷兵營最大了。沒有及時救治的話,十個傷兵能活下來四個就是運氣了。
“東西都收拾好了嗎?”薛仁看著楊曦問道。
“都差不多了。”
“那,我們走吧。”
將最後一絲的目光從江縣收回來,夏軍將士開始拔營往小盤山南道走去,他們將在安嶽等待大梁的使團。
“苗將軍,水軍聯係上了。”朱振拱手對著苗科道。
剩下的梁軍基本上都認苗科為首了,倒不是苗科最先投降,而是還活著的梁軍將軍中,苗科是資曆最老的。
“枝江水軍的周都督可靠嗎?”苗科還是有點不放心。
“放心吧,苗將軍。這周都督也是習家水軍裏出來的人,我們稍微袒露了點口風他就表示虎符在哪邊,他就在哪邊。”朱振道。
“那就好。”苗科放下了心,“過了枝江到了泗縣後,我們派人立即暗中前往京師和定王聯係,隻要定王那邊來信了我們就立即行動。”
“好。“眾人紛紛點頭。
苗科看著夏軍離開的方向確實歎氣不已,他知道,大梁以後再要想得到大夏的幫助難了,德王和永王這兩家夥捅的刀子實在太深了。想想那三十萬精騎,雖然還活下了三萬人,但所有的戰馬都丟了,種馬倒是還在,但要想再練出那樣的一支精騎卻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