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收起了冽風弓,再往前不遠處就是肅陽城了,沒有必要再追了,該殺的也殺的差不多了,該投降的也基本上都被後麵的步兵帶走了。冷冷的看了一眼不遠處那支還在奪命狂奔的騎兵,趙雲冷哼一聲,如果不是驍騎軍控製了馬速,陳元真以為憑借大蒙王朝的那些戰馬可以逃出生天。要知道大蒙王朝出產的戰馬個頭矮小,衝擊力和爆發力都不行,耐力勉強還行,唯一的優點就是溫馴,很容易飼養。在大夏王朝看來,這是最合適的馱馬,而且還是民間馱馬,軍隊是看不上的。
看著後麵那支該死的騎兵終於沒有再追了,陳元鬆了一口氣,再看看已經跑得在吐白沫的戰馬和已經近在咫尺的城牆,陳元的心放下了,當即就將馬速放了下來,不能再快速奔跑了,不然這戰馬就真的累死了。
當看到趙雲和驍騎軍安然無恙的回來後,霍炬就下令拔營,沒必要再呆下去了,戰果也沒必要去認真統計,從這三萬俘虜就可以看出,陳元的二十萬大軍能留下一半就是頂天了。
得知夏軍撤軍後,陳元當即就大開城門收攏敗兵,同時組織附近的百姓去打掃戰場,經過四天的忙碌,陳元的麾下總算又聚集起了六萬人,剩下的不是戰死就是投降了,當然估計也有一些幹脆去落草了。想著那些去落草的人陳元就從內心裏鄙視,大蒙王朝都成這樣了,你落草去搶誰去,在城裏好歹還有一口飯吃,落草真的是要去吃草了。
在仔細的清點了城裏的糧草後,陳元也沒臉去征糧,反正自己和夏軍對戰時就將大軍攜帶的糧草放在了一個秘密之處,就是因為知道打不贏。現在好了,二十萬大軍隻剩下了六萬,派人把那些糧草運回來,不說秋收,過到冬天都沒任何問題。
將一切都安頓好,陳元就上了一道請罪的折子,現在自己這個位子就是個超級靶子,估計敗仗的消息傳上去就能被人捅成篩子,所以陳元就很光棍的上了一道折子,甚至連發配三千裏的罪名都給自己安好了。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知道朝廷那些文官隻會嘴炮,要他們來戰場不可能,而那些武官都知根知底,沒幾個願意去麵對大夏精兵。如果不是皇帝下的死命,陳元打死都不願意去麵對大夏王朝,要知道一個新興的還是孱弱的王朝去麵對一個現在幾乎可以說是如日中天的王朝,和找死有什麼區別。
朝廷回複的很快,沒有罪名下來,甚至還有一道安慰的旨意。陳元也不說太多,直接帶著傳旨太監還有慰問的文官去了一次肅陽的城頭,也沒做什麼,就是讓他們參觀一下那被夏軍摧毀的城門樓,剩下的陳元也不多說了,至於他們回到京師去怎麼回稟皇帝陛下那是他們的事,陳元現在最重要的是保證光州安安穩穩的度過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