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大渝王朝看樣子可能撐不住了。”林曾看著林泰憂心的說道。
林泰看著窗外的天空,也沒有想到大渝王朝竟會成這樣,大夏王朝不過出了兩次兵,加起來連五十萬軍隊都沒有,卻一下子滅掉了渝軍近五十萬,而且還挑起了一個州的民變。要知道民變這東西是能傳染的,一個州發生了民變,是很容易傳導到另一個和它相似的州的。
“大渝王朝有沒有向我們訂購軍械?”林泰問道。
“沒有,而且這幾年沒有打什麼大仗,大渝王朝自己就存下了很多的糧食,所以糧食也沒有從我們手裏購買。”林曾答道。
林泰雙眉皺起,這種完全超出了自己應變範圍的事情讓他很是不爽,但大渝王朝和大夏王朝交戰這件事本來還是在計劃之內的,區別就是大渝王朝太不經打了,由此可見孫全裁汰老兵老將對渝軍的戰鬥力影響有多大了。
大渝和大夏那攤子事暫時管不著,大周王朝也頂不住了,在大齊王朝的猛攻下,大周王朝的附屬國已經全線背叛,現在已經有三分之一的國土淪喪。雖然對於景國而言可以賣出更多的糧草軍械,掙更多的銀子,但在林泰看來這可不是好事。要知道在林泰的設想中,大齊王朝和大周王朝最好能死磕到兩敗俱傷才好,而不是現在大周王朝元氣大傷,而大齊王朝卻沒點事一樣。
而大鄭王朝也沒在大梁王朝下討多少好,不是鄭軍能不能打的問題,關鍵是托大夏王朝的福,大梁王朝這些年也建立起了十萬精騎,其中有兩萬特意放到了大梁和大鄭兩大王朝的交界處。兩萬騎兵看起來不多,但對於以步兵為主的鄭軍而言,這兩萬騎兵可是讓他們吃夠了苦頭,原因很簡單,考慮到梁軍中沒有熟悉的騎兵的將領,統領騎兵的將領還是梁皇特意從大夏王朝借過來的,打沒有什麼和騎兵作戰經驗的鄭軍還不是手到擒來。
戰事雖然還在持續,銀子雖然還在賺,但這種完全不在意料之內的事情真的讓林泰很不爽。除此之外,國內不少掙得紅了眼的大族已經開始有上躥下跳的矛頭了,這爭霸戰爭還沒結束呢,你們就跳這麼高有什麼用,一旦這霸主之位真的落在了大夏王朝的手裏,大夏王朝肯定要將爆發爭霸戰爭的原因查清楚,到那時,就算景國的地形再險要,也是擋不住王朝的怒火的。
就在林泰還在為景國的未來傷神的時候,大夏的十五萬大軍已經來到了離玄巫山山腳隻有四百步的地方。
看著突然間就來了的夏軍,渝軍一片慌亂,侯亮也有點目瞪口呆。雖然說戰書不過是個形式,你下不下都行,但很多統帥都很注重這個形式。原因也很簡單,處於強勢的一方下戰書,表示的是一種蔑視,而處於弱勢的一方下戰書則表示的是一種抵抗到底決心,可以說都是為了振奮己方的軍心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