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羽匈人發愁,大夏王朝定州和曲州的主官也在發愁,民事類的主官考慮的是如何存貯這麼多的糧草,軍事類的主官就更多了,後勤的規劃,戰馬的喂養,士兵的駐地等等,一個人都恨不得當三個人用了。
慕容恪像條死狗樣的癱在了自己的床上不想動了,這些天可把他給累壞了,現在的慕容恪寧可去敵人堆裏殺個三進三出都不願意麵對案牘上的東西,可偏偏這些東西又隻有他又權力來批複。看著幕僚又送進來一大摞的外文書,慕容恪不禁呻吟一聲,痛苦,實在是太痛苦了。
不止慕容恪痛苦,趙雲也很痛苦,由於這次要調動大規模的騎兵,保守估計三十萬。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現在是為了萬無一失,即使這些年加大了騎兵訓練,也讓趙雲培訓了不少的騎兵將領,但考慮到各方麵的情況,本著不榨幹不結束的要求,薛仁將所有要出征的將領全塞給了趙雲,讓趙雲再給他們詳細的講解騎兵作戰的要領,還有草原作戰時的各種注意事項。
當然,出征不可能這麼快,因為時間已經定到了第二年的三月。不是大夏不想早點出征,而是各方麵的物資調運光憑定州和曲州這兩個州是很難完成的。如果是步軍的話就不需要別的地方支援了,這兩個州就行了,但騎兵就不一樣了。而且之所以選在三月出征,原因就是此時的草原剛剛解凍,羽匈人戰馬的馬力是最弱的時候。當然,如果羽匈人舍得將從南邊擄掠的糧食用來喂養戰馬防止掉膘那就另談,但想想現在羽匈人的缺糧情況就知道不可能。
當然如果說趙雲和慕容恪這些武將是痛苦的話,李成就可以用欲仙欲死來形容了。每天下朝後就被太上皇李鐸拎到檔案室裏,不為了別的,就是閱讀當年武宗北伐羽匈時的各種紀錄,然後還要寫讀後感。除此之外還有各個戰役的經過,要寫自己的看法以及對於當時雙方軍隊統帥的評價。這一波完後接下來就是李瀾的沙盤推演,而李成的任務就是在各種艱苦(變態)的條件下要保證夏軍不敗甚至要完勝,幾天下來後,李成都覺得自己瘦了不止一圈了。
一切的一切,昭示著不平靜的到來。北疆,一場暴風雨正在到來的路上。至於暴雨過後會是什麼樣,天不知道,隻有人,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