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事變之前,日本共有中國留學生約6000人,至1937年9月上旬,歸國者近4000人!踏上祖國的大地,麵對殘破的山河,大多數留日學生未等與家人團聚,便率先趕赴抗日救亡前線!
可與此同時,剛剛獲得公費留學機會的學生們無疑是痛苦的——雖然知道中日必有一仗,雖然知道時間緊迫——他們也正是因此要抓緊時間留洋,盡快回國備戰的。
誰知道戰爭來得這麼快呢!
國家已經這樣,卻要在這時離開她避身世外嗎?
來往人群中,小董小花兩個並肩而立,早定好的船票,隻是這次二人不能像一年前那樣和陸逐虎結伴而行,一個要去英國曼徹斯特,一個是美利堅的賓夕法尼亞。
“陸師說過,國家的確需要打仗的人,可等來日戰爭勝利了,也需要我們來重新建設!”
“盡自己的職責!”
“死得其所!”
“國內見,老花!”
“國內見,老董!”
兩個人緊緊抱在一起,衝著對方的後背擂拳。
聽著淞滬大戰隆隆炮聲而遠航的輪船上,中國的留學生望著遠去的、被炸得殘破的家園,眼中全是淚水。
他日歸國,以死相報!
與他們不同,歸國後輾轉於上海、南京的郭潔決定前往日本留學——因為日本人搞的偽滿洲國,他、劉長春、符保盧……東北的運動員們都已經無家可歸了。“你讓老子沒有家,那老子便到你們的老巢裏攪一攪!”特立獨行的青年,思考問題的方向從來與人不一樣。
符保盧、陳鎮和都上了抗日戰場保衛天空,靳貴第、王潤蘭等犧牲在華北,李惠堂前往英國效力到歐洲戰事起來時回國聯係舊隊友進行抗戰募捐義賽。1938年英國科林蒂安隊訪問香港,黃美順代表南華出陣最後一場比賽——可之後便神秘失蹤……陸逐虎卻看到他在日軍的俘虜下一路遣到海南島……以後,再也沒有下落……回國後的黃紀良選擇淡出足壇,之後獲得巴達維亞的保險公司工作要約,前往巴城發展,但很快日軍又席卷戰火而來,黃紀良選擇在馬來亞參加了當地遊擊隊,後麵卻被日軍俘虜,慘遭酷刑,差點丟掉性命……
隊友們掙紮在每一條戰線上,連陸逐虎也帶著兩尊機甲到處殺人,可在淪陷區,也有人沒有忘記繼續舉起中國足球的旗幟!
全麵抗戰爆發後上海足球的旗幟東華也暫停運營,孫錦順在1938年春天和一班隊友組建新的球隊麗都!甭管皇軍和偽政府們滿不滿意,一場場勝利,要告訴國人,最後獲勝的仍然將是我們!
組隊的第一年,就重新奪回此前中國人失落的史考托杯!1939-40賽季更問鼎“中超聯賽冠軍”!(因陸逐虎提議而改名,原為上海甲級聯賽)
風頭一時無兩!
越是危難時刻,越是逆風前行!
陸逐虎在複旦的慷慨陳詞言猶在耳:即使真有一天,外寇侵我了,球不踢了嗎?電影也不拍了嗎?中國的文字、詩歌就沒有人傳唱了嗎?沒有人去搞研究了嗎?
不!
球照踢,歌照唱,電影照拍,搞研究的,無論在中國哪裏,照樣搞研究!
哪一處不能砥礪抗戰!
“諸君有心,這個國家不會完蛋。”
這個民族,不會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