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1 / 2)

第一百一十七章

從米脂到達西安,買好車票後,葉楓去書店裏買了一本他非常欣賞的《孟子》。雖然他已看過數遍,其中不少名言都能脫口而出,但是他還是覺得書中的深刻含義並未理解透徹,而這些深刻含義對他理解,感悟人生是大有裨益。

契科夫有句話說得好——人要有三個頭腦:天生一個頭腦,從書中得來的一個頭腦,從生活中得來的一個頭腦。葉楓此次心靈之旅就是在不停地開發,充實從生活中得來的一個頭腦。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過去他自認為最值得驕傲的,從書本中得來的一個頭腦亦有許多空洞之處,他必須填充這些空洞之處,從而讓他這次心靈之旅能有一份豐厚得令他陶醉的收獲,同時也一定會讓妻子感到陶醉。

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係起來,這是葉楓從西安出發後,在火車上的最大收獲。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當葉楓看到這一段時,他陷入沉思中。由此他想到當今社會正是注重善政而輕視善教。其實,善政和善教是相輔相成的,也是相得益彰的。沒有善教,善政就會遇到重重阻力。所以,欲善政,先善教。在這個領悟的基礎上,葉楓又想到了賀錕的書稿中關於文藝複興和百家爭鳴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話讓他記憶深刻——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與《孟子》中的這段話相結合,葉楓認識到要想拯救人類,就必須先拯救人類的思想,而教育則是最佳途徑。因此,他才有了成立一個教育基金會的設想。

當葉楓將他的設想說給李翊的父親聽後,老教授顯得非常興奮,頗有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感覺。他和葉楓越談越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說起如今的教師隊伍,老人十分憤慨,他用一句頗有分量的話抒發自己的憤慨——人心浮躁,沽名釣譽,整日為稻粱謀,無時不為名利計,如此言傳身教,莘莘學子怎能心如止水?當時葉楓聽了十分吃驚,他沒想到教師隊伍中也有如此多蠅營狗苟之輩,他想不通這樣的人怎麼能成為人民教師呢?

震驚之餘,葉楓誠懇地請教李翊的父親,什麼才是最好的教師?老人引用了愛因斯坦的一句話——隻有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了責任感。神情激動的老教授把葉楓領進了他的書房,書房裏掛著三幅字,除了愛英斯坦的這句名言外,另兩幅字分別是巴特爾的一句名言——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霖,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的。再一幅是哈佛校訓——讓柏拉圖與你為友,讓亞裏士多德與你為友,更重要的,讓真理與你為友。這也正是老學究一生信奉的座右銘。

薩迪說過——口袋裏裝著一瓶麝香的人,不會到十字街頭去叫嚷讓所有人都知道,因為他身後飄出的香味已說明了一切。在葉楓看來,李翊的父親就是口袋裏裝著一瓶麝香的人,他仿佛聞到了從他身後飄出的香味。站在這三幅字前,葉楓感慨萬千,他知道他找對了人,他確信李翊的父親會讓這個即將誕生的基金會發揚光大。他開心地笑了,李翊的父親也開心地笑了,這一老一少笑得如此開心,如此真誠,因為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偉大的理想。為了這個理想,他們願意付出他們的滿腔熱情。

在李翊的父親一再挽留下,葉楓又多呆了一天。臨別時,李翊一家都去火車站送他,小浩浩在火車上歡蹦亂跳,不舍得離去。葉楓開玩笑問他願不願意跟幹爹去廈門,小家夥還不知道離開家是啥滋味,高興得直說好。最後,還是謝雨芬哄著把他抱下火車,他嘟起小嘴,一臉的不快。火車開動了,他才意識到剛剛熟稔起來的幹爹要走了,隔著車窗玻璃,他衝著葉楓不住地搖晃著他的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