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馬克·吐溫說過——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隻要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2006年6月30日的深夜,當我寫完最後一個字,放下手中的筆時,長長地籲了一口氣。雖然已是心力交瘁,精疲力竭,但我卻沒有一絲倦意,而是激動萬分,心潮澎湃。麵對桌上厚厚的手稿,我真的感到吃驚。這就是我花費數年時間,花費無數心血,鍥而不舍地寫而寫成的作品嗎?一部洋洋灑灑百萬餘字的作品嗎?用顫抖的手撫摸著自己的嘔心瀝血之作,我既感到吃驚,又為自己感到驕傲。

在動筆寫《輪回》之前,我心中一直有一個疑惑揮之不去——我能夢想成真嗎?雖然我酷愛文學,夢想著有朝一日也能寫出一部震撼人心的好作品來;可當真正麵對這個夢想時,我卻猶豫了,我對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這個夢想對我來說,太遙遠了,簡直是遙不可及,即使是皓首窮經,也無法實現。因此,我遲遲沒有動筆,一直在猶豫,疑惑,缺乏信心,但又渴望擁抱夢想的矛盾心理狀態下徘徊,掙紮。我花了近兩年時間才完成整部作品的構思,期間幾度打起了退堂鼓。尤其是構思葉楓在經曆辛虹去世的打擊下萬念俱灰,如癡似傻的那一段,我冥思苦想了近半年,仍然沒有想出來該如何描述他的內心感受。那段日子裏,我是日思夜想,身心俱疲,有時就像書中的葉楓一樣癡癡呆呆的,如泥塑木雕般,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仿佛靈魂出竅了似的。實在無法忍受這種如煎似熬的折磨了,我決定忍痛割愛,放棄夢想。可當我做出這個決定後,卻沒有如釋重負,豁然開朗的感覺,反而覺得壓在心頭的磐石越來越重,重逾千斤。一天夜裏,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推崇備至,甚至是頂禮膜拜的偶像——司湯達來到床邊,喚醒了我。滿麵春風,神采奕奕的司湯達對我說,他是專程從另一個世界趕來請我喝茶,與我促膝長談,為我指點迷津。驚喜萬分的我跟著他來到了茶館。幾杯香茗入肚後,司湯達開門見山的問我為什麼要放棄自己的夢想。慚愧之餘,我隻好實言相告。最後,我黯然神傷地對他說:“說心裏話,放棄自己的夢想我痛苦萬分,可我有自知之明,我的確不是那塊料。先生,您也知道,搞文學創作不是天道酬勤就能成功的。”司湯達聽後不住地搖頭,他斬釘截鐵地說:“郗勇輝,你不是有自知之明,而是缺乏自信。誰告訴你你不是那塊料?現在,你感覺就像走進了一條死胡同,無路可走。既然走不下去了,那你不妨倒退出來。你們中國不是有句古話,叫:退一步海闊天空嗎?難道非要用文字描述出葉楓內心的感受嗎?一部好的作品,讀者不僅是用眼睛去看,更是用心去感受。隻要你能讓讀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葉楓內心無以言述的悲痛,即使你一個字也不寫,也是成功的。難道非要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地寫?不要禁錮,束縛自己的思想,讓你的思想在文學的大道上信馬由韁地奔馳吧!”先生的一席話如醍醐灌頂,令我茅塞頓開,心中越聚越濃的陰霾一掃而光,蕩然無存,大有撥雲見日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