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企業會計六要素分清財務三要素(2 / 2)

我拿出了資產負債表,李叔一邊說,我一邊記錄著:

大約30分鍾後,李叔問:“記下來了嗎?”

“記下來了,李叔。”

“其實,資產劃分為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再往下分就是會計科目,看一下資產負債表就一目了然了。”

“今天下午你就把所記的內容結合到公司的資產一一地給它對上號。你看,我辦公室的桌椅啊、電腦啊、沙發啊、文件櫃啊、我們這辦公樓啊……這些就是公司的固定資產。不說了,你到處看看吧,尤其是車間和幾大倉庫,也便於你以後的賬務處理。”李叔說。

學習完資產負債表後,我來到了李叔的辦公室。

一進辦公室,李叔就問:“多多,你周末去上培訓班了嗎?講的什麼內容啊?”

“去了,李叔,講了會計要素、會計科目和複式記賬。好多,好難記喲。”

“其實沒什麼的,我和袁老師還真是不謀而合,安排的課程和我們實戰居然還同步了,這樣對你不是很好嗎?頭一天學理論,接下來兩天內實戰演練,這樣的機會到哪裏去找喲?”

“我這一輩子太感謝你們二位老師了。”

“這些話留在以後說吧!好了,上次叫你了解公司的資產,了解得如何啊?”

“還行吧!”

“要多接觸喲。”

“今天,我們就要看第二個要素——‘負債’了。”

“在《小企業會計準則》裏是這樣說的: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教材中是這樣說的吧。”

李叔接著說:“我們就把負債理解為欠別人的錢。不過要注意定義中的‘現時義務’,也就是說企業在現行條件下已經承擔的償債義務,履行該義務就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未來產生的償債義務,不能確認為負債。比如,我們購買貨物,當時沒有錢付給人家,跟對方達成協議後,暫時欠著,在這裏就應該是應付賬款,這就是負債。”

在符合定義的要求外,還要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才能確認為負債:

①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因為,履行該義務並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帶有不確定性,所以必須是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才能確認為負債。

②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因為履行該義務並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是在未來發生的,就會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才能確認為負債。

“自己還是先消化吧,等會兒我忙完了就具體說說哪些是負債。”我看著並回憶著……

大約20分鍾後……

李叔回來說:“多多,用筆記記吧。”

李叔一邊說著,我一邊記著……

負債的分類狀況如下:

“負債可以劃分為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再往下分就是會計科目了,看一下資產負債表就一目了然了。”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過了一天。吃完早餐,去了公司,看見李叔在忙著寫什麼,就沒打擾他。大約5分鍾後,李叔站起身來伸了伸懶腰道:“終於完了,現在給你說說所有者權益。”

“好了,我們開始吧。”

這所有者權益就是所有者享有的經濟利益,簡稱所有者權益。這個好理解,資產減去負債,就是所有者權益,也就是公司到底還有多少錢是投資者的。它包括實收資本(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這些具體內容,我們後麵再說。

現在財務三要素介紹完了,我們來看看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呢?其實我們從資產負債表裏也能看出來三者之間的關係,表的左邊是資產項目,右邊是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項目,表的左右兩方的合計數是相等的,用一個平衡公式表示為:

會計等式1:

資產=負債 所有者權益

該會計等式體現出企業的資金來源於所有者的投入資本和從債權人處借入的資金及其在生產經營中所產生的效益,分別歸屬於所有者和債權人。歸屬於所有者和債權人的部分形成它們的權益,即資產和權益的關係為:沒有無權益的資產,也沒有無資產的權益,兩者之間必然存在恒等關係。

“多多,今天就到此為止吧,李叔我今天又很多事情要辦呢,也幫不上什麼忙,你就自己安排吧。”

多多寄語

讓我們將事前的憂慮,換為事前的思考和計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