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最後一哆嗦(1 / 3)

第十五章最後一哆嗦

“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略谘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舉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曆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後,號令文章,煥焉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漢書·武帝紀》

立儲無懸念

在平定太子的事件中,丞相劉屈氂名聲大震,先是驚天地泣鬼神一跑出名,“劉跑跑”之名隨即傳遍長安走向全國。但好歹在漢武帝的大發雷霆下,“劉跑跑”及時懸崖勒馬,在平定太子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拋開對錯不談,總之,“劉跑跑”在“巫蠱門”事件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

事實上,自從那一跑成名後,“劉跑跑”在丞相的位置上就坐不住了,他不但成功地跑下台來,而且還跑上了斷頭台。

事情是這樣的:漢武帝一共生了六個兒子:劉據、劉閎、劉旦、劉胥、劉髆、劉弗陵。其中最有可能得到漢武帝繼承權的是太子劉據、昌邑王劉髆、劉弗陵。原因是他們三人的母親是漢武帝一生早、中、晚三個時期的三個最愛。早年漢武帝寵愛衛子夫,結果愛屋及烏下,衛子夫所生的兒子劉據被立為太子。中年漢武帝寵愛李夫人,昌邑王劉髆當然也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兒子之一了。晚年他寵愛鉤弋夫人,鉤弋夫人所生的劉弗陵是漢武帝最小的兒子,而且因為“類己”,所以最得漢武帝喜愛。漢武帝就在很多場合公開表示了對劉弗陵的喜愛。

太子劉據死後,太子一位空出來了,劉弗陵無疑是太子的最大熱門。但漢武帝的其他兒子顯然不會讓這個原本“叨陪末位”的皇子直接登上太子寶座,於是漢武帝後宮的太子爭奪戰又拉開了帷幕。

第一個向太子位進軍的是昌邑王劉髆。

劉據死後,漢武帝廢長立幼之心已是司馬昭之心,人盡皆知。昌邑王劉髆感到了危機。怎樣謀取太子一位成了他思考的一個難題。昌邑王劉髆在思考,丞相“劉跑跑”和貳師將軍李廣利也在思考。

劉髆是李廣利的外甥,李廣利思考也在情理之中,那麼跟這個“劉跑跑”又有什麼牽連呢?原來“劉跑跑”和李廣利是兒女親家,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如果劉髆能當上太子,那麼李廣利和“劉跑跑”無疑都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也正是因為這樣,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漢武帝最後一次對匈奴進行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中,李廣利這個“平庸的天才”依然被漢武帝定為主帥。李廣利這趟匈奴“凶險”之旅,他身在戰場,心卻在朝廷。畢竟臨行前,他和“劉跑跑”交頭接耳,似有道不完的離別之愁,敘不完的分別之恨。

李廣利和“劉跑跑”談論的隻是“太子”的事。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這個李廣利和“劉跑跑”是在率隊親征,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密談”的,盡管他們的聲音壓得很低很低,盡管他們隻是裝著拉家常的樣子,但他們的“卿卿我我”還是被漢朝的“狗仔隊”給拍到了,結果這些好事者充分發揮想象大放輿論,居然把兩人的心事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漢武帝很快就知道了這樣的小道消息。太子的事是漢武帝的家事,李廣利和“劉跑跑”私下商議,而且還在這種公開的場合,這不是一個錯誤的問題這麼簡單了,而是大逆不道,欺君罔上。

於是,漢武帝馬上派人對“劉跑跑”展開調查,而李廣利已在匈奴的戰場上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的結果讓漢武帝又驚又怒,“劉跑跑”不但和李廣利交往甚密,行蹤詭異,而且還與妻子有巫蠱之事。

巫蠱門之後,朝中上上下下談到“巫蠱”兩字就色變,“劉跑跑”和妻子居然頂風作案,而且詛咒的人就是漢武帝本人。

漢武帝很生氣,後果是“劉跑跑”一家全部被淩遲處死。而受到牽連的李廣利的妻子和家人都被漢武帝打入了死牢。再接著李廣利兵敗投降後,李家也遭到了漢武帝的血洗。昌邑王劉髆怎麼處理是個難題。

最終,漢武帝這一次格外開恩(也許是受太子劉據之死的影響),沒有直接把劉髆拿出去砍了,而是直接赦免了他的罪過。漢武帝這樣做,原因有二:一是劉髆是個弱不禁風的病秧子;二來李廣利和“劉跑跑”密謀太子的事是他們的私人行為,劉髆並不知曉。

這件事的最終後果是:劉髆已宣告退出太子競爭行列了。

槍打出頭鳥,劉髆第一個向太子位置發動進攻,結果天不遂人願,還沒發力就已經敗下陣來。也不知是不是受此打擊,隻過了一年,鬱鬱寡歡的劉髆就英年早逝了,又給了漢武帝一次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打擊。

第二個向太子位置發動進攻的是燕王劉旦。

在漢武帝的六個兒子中,“老大”劉據因為“先發製人”反而“製於人”,結果來了個悲壯的“後手死”(以自殺的方式來解決);“老二”劉閎又是個短命鬼,正值壯年就揮一揮衣袖到閻王那裏報到去了。因此,“老三”劉旦時來運轉,成了“活著”的眾皇子中年齡最大的,按以往“立長”的原則,他是太子的不二人選。也正是因為這樣,劉旦開始狂妄自大,打出的口號是:我是太子接班人,我怕誰?

劉旦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著想,後元元年(公元前88年),劉旦也來了個上疏。他上疏的內容是要求到武帝身邊任侍衛。這是以往曆代太子應該做的分內事,劉旦這樣急急忙忙地做,原因有二:一是可以正大光明、光明磊落地向天下人宣布自己是太子的不二人選。二是可以在宮中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絕對有利位置,從容對付其他皇子,消滅各種不利因素於萌芽狀態。

應該說不管結局怎麼樣,首先從外人的角度來看,劉旦的想法還是“看上去很美”的。但事實上漢武帝那是什麼人,他走過的橋比你劉旦走過的路還要多,洞若觀火,對劉旦的“小伎倆”早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況且他早就對劉旦平時驕傲蠻橫不滿了,於是,借此機會對燕王劉旦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

他首先斬了燕王劉旦的上書使者,給了他一個下馬威。然後來點實際的,他抓住“燕王匿藏朝廷通緝要犯”的小辮子不放手,以“窩藏罪”削去燕王劉旦所管轄的良鄉(今北京市房山區)、安次(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和文安(今河北省文安縣)三個縣。

削了地比削了你頭上的烏紗帽後果更嚴重。劉旦立儲的夢想至此徹底破滅,失敗的原因,八個字:井底之蛙,自以為是。

用排除法來看,這下太子之爭實際上隻剩兩個候選人了:劉胥與劉弗陵。

我們首先還是先來看看劉胥的情況。俗話說有其母必有其子,這句話用在劉胥身上來說就是,有其兄必有其弟。他的哥哥燕王劉旦是個驕橫跋扈之人,同樣,劉胥也好不到哪裏去,因此,漢武帝早早就把他兄弟倆排除在“立儲”之外。

至此,太子一位的人選隻剩下碩果僅存的劉弗陵一人了。就這樣,年幼的劉弗陵不費吹灰之力、兵不血刃地就成了漢武帝唯一的接班人。這當真印證了一句老話: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漢武帝的厚黑學

劉弗陵之所以能成為漢武帝最後確定的“唯一繼承人”,除了他的皇兄的“謙讓”外,還離不開他自身的強大人格魅力:一是自身條件好,從十四月懷胎而生開始,劉弗陵就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小小年紀便是四肢發達(身材魁梧),頭腦也發達(腦子特別靈活),具備當大領導的先天條件。二是和漢武帝脾氣性格最相像,套用武帝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很類己”。這和劉據的“不類己”形成鮮明的對比。

然而,劉弗陵的優勢越是明顯,漢武帝的煩惱也就越多,他在思考和擔心著這樣兩個問題:

煩惱一,劉弗陵年齡太小。

劉弗陵的優勢很明顯,但唯一的劣勢就是年齡太小,還不滿八歲,要他繼承皇位,要親政至少還得等上十年。這十年,他能不能坐穩皇帝的寶座?能不能製伏天下?這是一個未知數。還有自己百年之後,劉弗陵能不能製伏兩個“不安分”的哥哥劉旦和劉胥成了漢武帝頗為頭疼的事。

煩惱二,鉤弋夫人太年輕。

鉤弋夫人正值花兒綻放般的黃金年華,才二十多歲,一旦自己百年之後,這朵嬌豔的國花會不會紅杏出牆呢?如果她到時候因為寂寞,做出了“寂寞難耐”的事(驕奢淫亂),怎麼辦?她到時候是堂堂的皇太後,誰能管得了她?還有,劉弗陵還小,如果鉤弋夫人代他親政,被她抓住了朝中大權,到時候屠殺劉家的人,竊取劉氏天下怎麼辦?她會不會學呂後,成為呂後第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