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心媽媽”在行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笑容常駐(1 / 1)

“愛心媽媽”在行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笑容常駐

幸福花園

留守兒童的成長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山東汶上縣的留守兒童已達到3萬人之多,縣婦聯積極發動了“愛心媽媽”行動,讓這些留守兒童物質上得到了保障,精神上得到了慰籍。

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走訪幾個愛心媽媽。

最無私的“愛心媽媽”:呂玉粉

呂玉粉的家境並不寬裕,她經營著一家小店,丈夫在外地打工。路甜甜是個苦孩子,爸爸多年前便離家出走杳無音訊,她和妹妹還有聾啞的媽媽相依為命。

呂玉粉聽說後,心疼這倆孩子,平時省下來的錢給她們買點零食,孩子冬天凍得瑟瑟發抖,給她倆買幾件棉衣。冬天的衣服都凍住了,用手洗不動,呂玉粉就給她們買了台洗衣機。平時倆孩子上學,周五晚上呂玉粉就把倆孩子接到自己家一起過周末,平時呂玉粉也會過去看看她們。

呂玉粉說:“希望姐妹倆好好學習,快樂生活。”

最給力的“愛心媽媽”:王敬華

王敬華是個小有名氣的商人,2008年,當她在電視上看到汶川地震時,不禁淚流滿麵,當即就捐款5萬元,又捐了雨衣、帳篷、棉被。王敬華說:“汶川的孩子太悲慘了,地震突襲,父母沒了,家也沒了,他們霎間一無所有,我能做的也就是在經濟上幫助他們了。”

王敬華的善舉沒有停止。2009年,她通過縣婦聯和90多名孤兒結成了對子,給他們買羽絨服,陪他們玩耍。那些孤兒穿上王敬華買的新衣服,背上新書包,圍著她喊“媽媽”,看到他們快樂了,開朗了,王敬華也由衷地高興。

王敬華就是想盡一個母親的責任,給他們關懷,給他們溫暖。

最博愛的“愛心媽媽”:崔建秀

崔建秀是80後教師,在寅寺鎮何灣小學支教的她以自己的名義成立了愛心基金,成功幫扶了3名孤兒,並且鍥而不舍地在網絡上號召其他好心人來共同管理基金,每月都按時給孩子們發放生活費。

滿懷熱忱的崔建秀通過縣婦聯,加入了“愛心媽媽”的隊伍,開始幫扶更多的特困兒童,給孩子們購買了大量書籍,還建立了圖書角,每月給每個孩子200元的固定生活費,前後捐款高達9萬餘元,這一堅持就是3年。

崔建秀說:“希望看到孩子們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她們得到和同齡人同等的教育。”

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媽媽”們,她們心地善良,她們不求回報,她們堅定不移,她們的善舉讓我們感動,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為特困兒童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