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持有現金的四項成本(1 / 1)

由於現金本身並不能給企業帶來什麼收益,企業持有現金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但這種代價與其持有量並沒有明顯的比例關係。這種代價需要從幾個方麵來考慮,所以對現金持有成本要采取綜合分析方法。一般持有現金的成本主要有機會成本、短缺成本和管理成本三種。

1.機會成本

一般認為現金資產是非盈利資產,企業的銀行存款即使有利息收入,也是非常低的,隻能看做是起一種保值作用。一些活期存款甚至根本沒有利息,然而如果企業將這部分現金資產進行投資,則可能像企業的其他資金一樣獲得大致相同的利潤率,如對外貸款也可能獲取按當時資本市場利率計算的利息收入。但企業放棄這些投資行為而保留現金,則表明企業為了維持一定的現金存量,而放棄了這些可能獲利的機會。可見現金作為企業一種特殊的資產形式是有代價的,這種代價是放棄其他投資機會成本,一般可用企業投資收益率來表示。通常認為,金融市場的利率越高,企業的投資報酬率越高,那麼持有現金資產的機會成本也就越大。這就要求企業CFO在保持企業一定現金存量和不喪失投資獲利的可能性之間進行合理的抉擇,選擇最合理的現金置存量。

“例4-1”某企業持有現金35萬元,該企業的投資收益率平均是6%,那麼持有這部分現金的機會成本就是2.1萬元,如果該企業的投資收益率平均是10%,那麼持有這部分現金的機會成本就是3.5萬元。如果該企業持有現金60萬元,該企業的資金成本是8%,那麼持有這部分現金的成本就是4.8萬元。

由此可見,企業的投資收益率越大,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就越大;企業的資金成本越小,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就越小;企業的現金持有額越大,機會成本就越高。

2.短缺成本

短缺成本是指企業由於缺乏必要的現金資產,不能應付必要的業務開支,而使企業蒙受各種各樣的損失。短缺成本一般有如下三種:

(1)缺乏購買能力的成本。

這主要是指企業由於缺乏現金而不能及時購買原材料等生產的必需物資,從而使企業不能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所付出的代價,這種代價雖然不能十分明確地測定,但一旦發生,則必將會對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

(2)信用損失的成本和喪失享受現金折扣優惠的成本。

這首先是指企業由於現金缺乏而不能按時付款,而失信於供貨單位,造成供貨方以後拒絕供貨或不接受延期付款的代價,這種損失對企業來講,可能是長久和潛在的,造成企業信譽和形象下降。其次是指如果企業缺乏現金,不能在供貨方提供現金折扣期內付款,便會喪失享受現金折扣優惠的好處,從而變相提高了貨物的購貨成本。這兩種缺乏成本的損失也不能十分精確地加以測定,但其對於企業利益造成的長遠損害卻是非常嚴重的。

(3)喪失償債能力的成本。這是指企業由於現金嚴重短缺而根本無力在近期內償付各種負債而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的成本。

由於現金短缺而造成企業財務危機,甚至導致破產清算的例子不勝枚舉,在所有現金短缺成本中,此項成本對於企業來講是致命的。雖然對於那些突發性事件,CFO不能做到料事如神,但在製定企業現金管理體係乃至企業整個財務體製時,確實應當充分注意現金短缺成本可能對企業造成的重大傷害。

3.管理成本

現金管理成本是指對企業留存的現金資產進行管理而付出的代價。建立完整的企業現金管理內部控製製度,它應當包括支付給具體現金管理人員的工資費用和各種保護現金安全而建立的安全防範措施及購入的相應設備裝置等。這種現金管理成本的高低與企業現金置存量並無明顯相關性,故在大多數情況下被視為一種相對固定的成本。

4.轉換成本

轉換成本是指企業用現金購入有價證券以及轉讓有價證券換取現金時付出的交易費用,即現金同有價證券之間相互轉換的成本。嚴格來說,轉換成本並不都是固定費用,有的轉換成本也具有變動成本的性質,如委托買賣傭金或手續費,這些費用通常是按照委托成交金額計算的。因此,與證券變現次數密切相關的轉換成本隻包括其中的固定性交易費用。轉換成本與證券變現次數呈線性關係,即:

轉換成本總額=證券變現次數×每次的轉換成本

年現金需要量=每次現金持有量×證券變現次數

當年現金需要量一定時,每次現金持有量與證券變現次數成反比,證券變現次數與轉換成本成正比;因此,每次現金持有量與轉換成本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