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各個企業的規模、性質、組織、業務範圍與管理水平不同,各企業在建立內控製度時的方法與構成的內容方麵也有所不同,通常其內容構成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控製環境
控製環境是指對企業內控產生重大影響的因素的統稱。不論何種企業,它的內部控製製度的設計執行都是處於企業特定的控製環境中。控製環境好壞直接影響到內控的設計方案和執行程度。控製環境包括以下幾方麵:
(1)管理者的觀念、風格及其素質。
(2)企業的業務範圍、經營風險。
(3)人事政策和人事管理現狀。
(4)外部環境的好壞及其對該企業的影響。
(5)管理控製的方法。
(6)其他需要注意的情況。
2.組織機構控製
組織機構控製是指管理者應如何將企業內部的各項工作進行有效的分工,從而使員工們能夠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各守其責。就如何分工問題,管理者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麵:
(1)授權進行某項經濟業務和執行該項業務的職務要分工。
(2)執行某項經濟業務和記錄、審查該項業務的職務要分工。
(3)保管某項財物和記錄該項財物的職務要分工。
(4)保管某項財物和將實存數、賬存數相核對的職務要分工。
(5)記錄總賬和記錄明細賬的職務要分工。
3.業務記錄控製
業務記錄控製是指管理者應規定若幹製度來要求會計人員或相關業務記錄人員必須認真按照規定的製度去執行,以保證會計記錄達到真實、及時和準確的要求。
管理者應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建立記錄控製製度。
(1)建立嚴格的憑證製度。
憑證是記錄經濟業務發生的依據,嚴格的憑證製度,要求設計良好的憑證格式和傳遞程序,並要求所有憑證均按順序編號。
(2)規定會計記錄的程序。
要求以書麵形式說明從填製會計憑證,到登記賬簿、編製財務報表的全過程。
(3)健全記錄複核工作。
對已完成的會計記錄進行複核,是控製會計記錄,使其正確可靠的一種重要方法。
4.業務處理程序控製
業務處理程序控製是指管理者將某一經濟業務從發生到完成的全過程分解成幾部分,各部分分別由不同的部門或人員單獨處理。這樣,既有效地發揮了群體的智慧,又有效地進行了內部牽製,可以防止營私舞弊的發生。
為了保證業務處理程序公開高效地進行,管理者應該注意將每一項業務活動都劃分為授權、主辦、標準、執行、記錄和複核六個步驟。這些步驟分別交給不同部門或人員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