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薛瀾等:《全球化戰略下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投資布局》,載《管理世界》2002年第3期。
76.許羅丹、譚衛紅:《外商直接投資聚集效應在我國的實證分析》,載《管理世界》2003年第7期。
77.楊大楷、應溶:《我國企業FDI的區位選擇分析》,載《世界經濟研究》2003年第1期。
78.餘萬裏:《跨國公司的國際政治經濟學》,載《國際經濟評論》2003年第3~4期。
79.左大培:《跨國公司及其對東道國經濟影響的再分析》,載《國際經濟評論》2003年第9~10期。
80.張岸元:《中美關係中的跨國公司因素》,載《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第1期。
81.張慧智:《海外直接投資成果因素分析》,載《管理世界》2005年第5期。
82.張長春:《影響FDI的投資環境因子分析》,載《管理世界》2002年第11期。
83.趙楠:《跨國公司的市場行為:從壟斷到競爭——以汽車行業為例》,載《經濟學家》2004年第1期。
84.曾繁華、李堅:《“以市場換技術”製度安排問題研究》,載《管理世界》2000年第5期。
二、英文部分:
85.Charles W。Kegley,Jr。EugeneR。Wittkopf,WorldPolitics—TrendAnd Transformation,Fifth Edition,St。MartinPress,Inc。,1995.
86.K。J。Holsti,Internationalpolitics。AFrameworkForA-nalysis,SixthEdition,PrenticeHall,Engle-woodCliffs,New Jersey,1992.
87.RoberJ。Carbaugh,InternationalEconomics,SixthEdi-tion,South-WesternCollegePublishing,1998.
88.JeffryA。Freden&;DavidA。Lake,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PerspectivesonGlobalPowerandWealth,Pekimg UniversityPress,2003.
89.JoanE。Spero,ThepoliticsofInternationalEconomic Relation,Secondedition,New York:st。MartinsPress,Inc。,1981.
90.RobertGilpin,U。S。PowerandTheMultinationalCor-poration:ThePoliticalEconomy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NewYork:BasicBooks,Inc。Publisher,1975.
91. Williamson,O。E。&;。Winter,S。G。TheNatureofthe Firm:Origins,EvolutionandDevelop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1991.
92.TheodoreH。Cohn,GlobalPoliticalEconomy:Theory andPracticebyAddisonWesleyLongman,Inc。,2000.
93.Caves E。R。MultinationalEnterprisesandEconomicA-nalysi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London,1982.
94.UNTCAD:WorldInvestmentReport2001,2002,2003.
95.Agrmon,TamiandvonGlinow,&;MaryAnn。(eds),TechnologyTransferInInternationalBusiness,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1.
96. Dunning,John H。MultinationalEnterprisesandthe GlobalEconomy(Mass:AddisonWesley),1993.
在書稿付梓之際,並未有絲毫輕鬆的感覺,反而覺得這僅僅是個開端。
自從跨國公司建立了國際生產體係,在全球範圍生產經營、配置資源以來,全球市場中的國家和企業的關係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兩種不同的主體之間出現的部分“權利讓渡”更是引起學者們的爭論。本書也是從這一角度探討跨國公司的行為及其對國際經濟關係的影響的。選擇這樣一個跨學科的、需要有多學科知識作為理論基礎的題目,對我來說的確不容易,這一點隨著寫作的進程,越來越深的體會到。書中涉及的一些問題還隻能是初步的探討,有待於今後繼續深入的研究。
感謝陳喬之教授,是他首先鼓勵我將自己的想法寫成書的,也是他對書的最初提綱提出了修改意見,沒有他的鼓勵和幫助,或許就沒有此書的問世。在寫作過程中,我也得到家人和許多同事的支持和幫助。李鬱芳教授及其他老師對本書的初稿提出了寶貴的、中肯的修改意見,在此均表示深深的謝意。
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和同行的有關研究成果給予我許多啟發和幫助,書中也汲取了學者們的一些研究成果和參考了許多相關的資料與文獻,對於他們的勞動,也一並表示感謝。
由於作者的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缺陷甚至是錯誤的地方,敬請專家、同行和讀者批評指正。
朱鴻偉
2006年2月於暨南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