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渤 遠離單純,我做不到(1 / 3)

黃渤 遠離單純,我做不到

封麵人物

作者:蔣文娟

一直以來,黃渤都是以“悲催小人物”的形象出現在觀眾麵前,但現實中的他身上並非你想像中的那樣有太多痞氣。這個說話還帶著山東口音的男人成了商業片時代國內最有票房回報率的超值明星,“葛優接班人”、“周星馳接班人”的名頭被冠了好多,“但這反正就不是我自己,心裏清楚就行了,我其實不會成為任何一個別人,”黃渤說道。

小人物的潛能

初冬夜已深,黃渤身在湖南張家界的片場拍寧浩的新戲,搭檔是熟悉得不能再熟的徐崢。這會兒徐崢轉場,黃渤裹著棉衣坐在臨時搭的帳篷裏休息,與寧浩一起和我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片場周圍都是近日聞訊趕來做劇組生意的小攤販,點燈叫賣著啤酒和燒烤玉米。一個老人從門口探進身子,他捧著幾個紅薯,說專門來送給黃渤,被助理婉言謝絕。

許多人都喜歡他,十幾歲到幾十歲的,因為人們覺得他親切沒有明星的做作。1996年,當黃渤剛開始北漂尋夢的時候,他還是一個文藝青年。早早認清自己不是讀書這塊料,他在高中時便組了個叫“藍色風沙”的樂隊,先南下,後北上,跑遍全國各地幾乎大大小小的地方。在歌廳駐場的日子,讓黃渤學會了怎麼應付突然的冷場,怎麼化解喝倒彩的尷尬,就算是發生莫名其妙的鬥毆他也能應付自如。你也許知道黃渤還教過舞蹈,但他也做過傳銷,開過工廠,當過老板。用黃渤自己的話說,在進入娛樂圈之前,“我已經被社會捶打過了無數次了”。他本可以是“那個年代”的歌星之一,20世紀90年代初混廣州時,跟毛寧、楊鈺瑩在一個圈兒,幾年後漂到北京繼續唱,又跟滿文軍、沙寶亮、零點樂隊一起跑場子,隻可惜當年還無人識君。

直到拍第一部戲《上車,走吧》的時候,管虎說,黃渤你最值錢的就是你身上不帶演員那個勁,那種純天然的東西,懵懂。“因為之前各種人都見過,我演一個角色,不需要太多想象,因為我早就真的認識過一個類似的,他們都排列在我的記憶裏,重新裝扮裝扮就演,已經夠了,”這時的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位置。

2006年的一天,黃渤在北影的操場上無意間碰到寧浩,後者正為《瘋狂的石頭》尋找扮演笨賊“黑皮”的演員。他剛剛看了黃渤之前的《生存之民工》,四目相對時,寧浩大叫一聲,一把抓住黃渤:“就你了!”快速剪輯,搖晃的鏡頭,天南地北的方言,一本正經的幽默對白,多條故事線的穿插敘述,寧浩式的黑色喜劇風格,與黃渤這位配角的表演簡直就是對極了八字。這部成本不高的電影最後拿下3000萬票房,導演借此開始在電影業一路開花結果,又一個“底層”明星也一炮而紅。

然後黃渤開始接演清一色的底層小人物,北漂、民工、笨賊、倒黴的車手,因為他清楚這些人的生存智慧、打趣的方式,清楚他們可能遭遇的尷尬和麻煩,他自己原本也曾是這樣。三年後《瘋狂的賽車》,黃渤也由配角熬成了主角,但是畢竟他的境遇已經改變,“身上那個東西怎麼越來越少了,你再拍那樣角色的時候,可能眼睛裏麵沒那麼單純了,你開始複雜了,有些東西它真的就是一點一點掉。”

但娛樂圈就是這樣,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推著你改變,一切都無法逆轉。《西遊·降魔篇》裏黃渤代替周星馳去延續了這個經典的故事。但其實最初他並不情願,周星馳的版本已經深入人心,而且這部戲還是他來導,一切都在他的語境裏麵,要怎麼演出另一個孫悟空?團隊和周圍的人一致意見就是—你接這個,就是找死。所以他一共推了三次,第一次是製片人聯係,推了。後來周星馳自己打電話給黃渤,黃渤說:“您這個山太高了,我翻不過去。”第三次周星馳又打來電話,他直接問:“黃先生,我就想問一下,如果你要演孫悟空,大概會怎麼演呢?”黃渤不能不回答。“我要是演的話,隻能想象一個在山下壓了500年的人,他應該是蒼老、神經質、孤獨、古怪……”他說完以後,周星馳就在電話那頭說:“好!黃先生,我覺得你想的比我好啊,那就這麼辦吧!”“我就傻在那兒了,這話怎麼接啊?那就隻有去了唄。”《西遊·降魔篇》拍攝時有一段戲黃渤給了不下30個方案,不停地在那兒演。周星馳就在監視器後麵樂,“黃老師,你真的是黃老師,你太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