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盛:踐行計算機從娃娃抓起
新聞背後
作者:張楠
“24年曆史、每年500萬參賽選手、全國72.5%地區覆蓋率、培訓教師累計超過10餘萬人、100座數字營”,在8月5日舉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兒童青少年計算機表演賽(以下簡稱“表演賽”)成果彙報及頒獎上,表演賽全國組委會主任秦新華表示:表演賽已成為我國堅持時間最長、規模最大、普及麵最廣、公益性最強、科技含量最高,利用現代數字信息網絡技術培養中國兒童青少年的科技普及教育品牌活動。
挖掘青少年創新能力
表演賽從最開始的中華學習機階段、家庭計算機和局域網階段,發展到互聯網階段,並逐步向雲計算、大數據時代邁進,表演賽的曆程正是二十多年來中國信息技術發展的縮影。二十多年來,表演賽讓數以千萬計的孩子從中獲益,不僅讓他們通過參加各種豐富有趣的賽事項目掌握了計算機的應用技能,培養起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讓他們有機會了解許多前沿的科學知識,開闊眼界,更具創造力和創新力。
“成功需要持之以恒的態度,每一件作品的完成,都需要付出努力,隻有堅持才有收獲。”遠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的張宇通過表演賽,天賦被徹底激發,並影響周圍的朋友向著夢想前進。
“在這個舞台上,全國各地參賽的小選手們,充分發揮著自己的才能。小到3歲,大到18歲,今年又增加了大專院校的參賽選手。讓表演賽跨越了兒童、小學、中學、高中和大學各個學齡層麵。”秦新華表示。
以全新方式詮釋信息教學
來自遼寧省瓦房店軸承小學的林慧老師在沒有專業教材指導的情況下,帶領自己的學生連續三年參加表演賽,並獲得了22個全國獎項,其中還包括3個全國一等獎。
擁有30年信息技術教學經驗、信息技術教學領域的老專家沙有威老師,參與了今年數字營新疆的支教活動,他用自己的經驗將最前沿的信息技術知識,生動、直觀地引入到課堂中,給當地教師帶來前所未有的教學體驗,讓他們真切地體會到寓教於樂的教學魅力。
今年,國內多位計算機和教育領域專家為表演賽編寫了教師輔導係列教材,教材包含多門課程。其中,《網絡信息搜索》已經出版,字數達16萬,而且被作為北京市朝陽區專用教材來輔助教學。
表演賽一直非常注重對老師的培訓,僅今年培訓老師的數量就超過10萬人。
表演賽始終以最新的信息技術為支撐,培訓、交流、比賽均可在線上進行。同時,比賽平台也在不斷進行更新、升級。目前,表演賽已經實現了計算機賽事數據的雲化處理。同時,內容也保持著對最前沿技術的呼應。
第一個“威盛中國芯·HTC·成長數字營百站工程”日前也已按計劃完成。數字營是順應信息化的發展由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和威盛電子創辦的一項致力於推行教育信息化的公益性教育項目。創辦至今,已有超過20萬師生從中受益。
麵對信息化時代的機遇與挑戰,相輔相成的表演賽及數字營共同描繪著中國信息化教育的未來藍圖。正如威盛集團陳文琦總經理所言:“威盛多年來秉承‘中國芯’理念,不斷創新和突破,使得這樣象征未來和希望的活動更具創新性和時代感,讓數以萬計的孩子沐浴在陽光下健康成長。”